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家蚕品种百年更迭
 

家蚕品种百年更迭

来源:中国茧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7-12-24   |  阅读次数:1982次

20世纪的百年间,家蚕繁育经历了从土种到杂交种,从农家自留自养到种场杂交制种,从原始育种到现代蚕种制造业的巨大变革。概括其历程,有四个重要阶段。
  (一)最后的土种时代
  千百年来,蚕区农家沿袭自留自养土种。20世纪初叶,品种有锡园、金黄、太湖、碧莲、辑里、大团园、新园等;茧色有黄、白、淡绿、粉红。后来从日本引进新白、望月、昭和等土种。当时的品种很多,品系混杂,蚕体体质弱,产量质量差,一般用作自缫土丝上市交易和剥制丝棉之用。
  (二)开启了以一化×二化替代土种的杂交种新时代
  家蚕品种改革的发动机是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1915年该校试制赤熟×诸桂(一化×二化),优选杂交种成功,称为改良种。以后多年试繁,由于蚕种保护尚未周全,翌年容易发生蚕病,几经周折。1917年起由郑辟疆任第三任校长以后,决定将制造和推广改良种作为校务重任,于1919年设蚕种制造组,1920年开始批量制种,又于1921年设立原种部,生产原种和原原种,建立原种分级专制的制度,成为我国建立三级制种的开端。当时学校努力培养和抶植一批教师和毕业同学办蚕种制造业,1921-1927年间先后兴办12所制种场,并于1925年建大型冷库,接受各场委托冷藏蚕种。此时,良繁体系形成,杂交制种技术成熟,农村饲养成绩显著,受到各界好评。为加强农村的推广工作,学校于1923年成立推广部,在蚕区布点“改土种、用良种”饲养指导,相继创办无锡洛社、吴县光福和吴江震泽开弦弓等蚕业指导所,进而发展蚕丝业合作社,对蚕区农户贯彻普遍消毒、共同催青、稚蚕共育、改造土丝等先进技术,继而又发展到吴江八都、严暮、七都吴缕、吴县西山、善人桥、浒关旺山、江阴桐岐、塘人桥及武进横林、戚墅堰一带,实行制种与推广相结合,以蚕桑事业改革中心的宏大气魄,开创20世纪蚕种生产新纪元,为我国蚕种改良事业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经过十年努力,到20年代后期,一化×二化杂交种在农村得到普遍推广。这一改革,体现杂交育种的优势,蚕体体质增强,发种、上簇时间一致,区域一品趋势明朗,商贸价值明显增强。当时的品种有诸桂×华五、新元×意新元、支九×10等3对品种;从1930年开始有秋用品种新元×新白、新白×正白、103×新元、新元×120等4对。四十年代,进而推广洽桂×华七、诸桂×华六、翰桂×华五等3对正反交品种。
  (三)进入四元杂交育种强健型品种时代
  从4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家蚕品种选育的重大进展是采用中日交杂种二化性系统,开始二化×二化四元杂交的升级换代。这一改革,以强健型、大茧形为特征,农户的接受程度明显增强,起到了家蚕品种渐趋统一的作用。当时主要品种为瀛汗×华八、瀛汗×华九,秋用种有瀛文×华十,一直沿用到60年代末期。此间,尤其是瀛汗×华九体质强健,食桑旺盛,茧形大而齐整,产量高,普受农民欢迎。60年代初期,农村的饲育形式正处于从无覆盖的多回育到防干纸4回育的变革,1963年春蚕期吴江八都乡港口大队防干纸育饲养的瀛汗×华九,全村平均张产茧量达到101.3斤。
  此后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家蚕品种的更迭建树不多。很多品种瞬间即逝,包括正五、正八、正十、正三、正四等和后来的蓝溪×华十、141×苏12,甚至当时以出丝率高、纤度细、净度优主推的苏16×苏17、新翰×新九,也因农民看不到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接受程度不强。直至1969年推广的强健型306×华十、1974年推广的东34×603两对秋用品种,使早秋茧张产茧量稳定在20公斤以上;1974年开始推广的华合×东肥春用品种,与瀛汗×华九的产量相仿,茧质略优。但是,推广时间都不长,一般在4-6年之间,尚未起到更新换代的作用。
  (四)以品种评价准绳取得划时代的突破
  家蚕的品种开发,是一个需要得到农工贸三者一致评价肯定的极其复杂系统工程,属农林牧良种选育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在蚕业活力经济尚未构建的现行蚕茧产销体制时期,农民需要的强健型品种与工贸需要的质量型品种之间,有一个兼顾各方的评价“准绳”,偏离准绳而只顾一头的品种,则推广价值不大;唯找到“准绳”一致肯定的品种,才能推而广之。为此,很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70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改革获得重大进展。蚕研所研发的苏5×苏6,以体质强、产量高、茧质好和丝质各项指标皆优的成绩,又适合丝厂20/22D的定粒缫,由此跃升到全省划一的当家地位,成为20余年经久不衰的“全能冠军”,使江苏全省26年推广量创纪录地高达4230万张。进入80年代的夏秋品种,以苏3·秋3×苏5及A4元为主,适于夏蚕和晚秋蚕饲养,早秋的抗逆性逊色。直至1986年推广西漳场研发的限性品种75新×7532,以其特强的抗逆性,历经“高温底下夺高产”,将张产茧量提升到30公斤水平;并其丝质特优,解舒率高、纤度细而匀,适合缫制高档厂丝,普受农工贸各界欢迎,因而出现了创纪录的普及推广速度。
  春用品种苏5×苏6和夏秋品种75新×7532,是江苏百年良繁史上两颗划时代的闪亮明星,以从未有过的农工贸合拍推崇载入蚕业史册,也将江苏丝绸出口创汇带入了“九连冠”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这两对优秀的长寿品种,只是由于疏于提纯复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讫今,春用品种以蚕研所的菁松×皓月为主,秋用品种以浒关场的春秋兼用苏菊×明虎为主。春用品种还有黄·海×苏·春、春蕾×锡芳,其量则少;苏镇×春光抗逆性虽强,丝质则极差,正体现“准绳”的规律处于淘汰境地;适合早秋饲养的秋用品种,则受到结价制约难成气候。
  20世纪的百年,家蚕良种繁育的更迭演绎,改革了延绵传承五千年之久的自留自养方法,开创蚕种制造业,并将人工选育方法从三元杂交到四元杂交,到评价“准绳”选育,达到了人工选育时代品种研发的深邃境地,滋润着广袤大地,为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百年过后,进入了21世纪以加入WTO为契机的全球化新时代,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竞争取胜奔向蚕丝强国的任重道远。江苏蚕种业不负重托的改革创新,要转变观念,敢于打破现有的模式,在产销一体股权改革蚕种业活力经济体系的构建上,在改变“僧多粥少”穷状的结构性控制和引领科技致富的机制上,在三级原种和适合环境变化的“准绳”品种研发与提纯复壮的资金投入方向上,在发挥江苏的苏南人才、设施优势与苏北主产区资源整合融入程度的提升上,锐意进取,凸显改革,走出一条富有时代光辉的新路来。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