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高价刺激养蚕热情 蚕农多谨慎乐观
宜州市和宾阳县分别是广西北部和南部最重要蚕茧生产基地之一。经历过2008年-2009年行情低谷的阵痛期后,在2010年迎来了全面的恢复,当前蚕农在感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又要投入到下一年的种桑养蚕工作中,以期能为新一年蚕茧生产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2010年上半年34元/公斤左右的均价、下半年出现超过40元/公斤的蚕茧收购价格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其实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蚕茧的收购价格已经开始出现上升的势头,到2010年出现如此高的收购价格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宜州流河乡的一蚕农这样感慨道。宾阳古辣蚕农在谈及2010年种桑养蚕的情况时乐呵呵地说:“家里有5亩多的桑园,春蚕每一批养两张,到秋蚕养一张半,一年下来也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当地一养蚕大户家里有桑园20亩,2010年除去各种农资的投入和请工人的工钱,净利润也有将近8万块钱。”
“去年这么好的行情希望能在今年还能够延续下去,毕竟前几年行情不好时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的好行情不会这么快就过去了吧!”宾阳县古辣镇蚕农对2011年的茧价保持乐观。种桑养蚕是宜州、宾阳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地一项长期的农业发展措施,十几年种桑养蚕的经历已经使它成为宜州农民生活的一部分,种桑养蚕根基深厚,行情遭受沉重打击时虽然有停止养蚕、弃桑毁桑现象的出现,但并未完全的放弃过,熬过寒冬就是暖春,近两年行情的逐步好转更是让蚕农们吃了颗定心丸。去年相对“意外”的高收购价,并未使蚕农盲目乐观。身处行业环节最前端的蚕农对蚕茧价格并没有什么定价话语权,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桑种好,把蚕养好。
此前,蚕农对蚕茧合理价格的概念是“一斤猪肉一斤茧”,从目前来看,在农贸市场一斤猪肉在10元左右,如果蚕茧价格要降到这个价位的话,很多蚕农认为现在蚕茧与猪肉同价,种桑养蚕就划不来了。据走访了解,宜州、宾阳两地多数蚕农心里的对未来蚕茧价格的底线在24元/公斤左右的价位上,大多数蚕农对2011年的蚕茧价格较为乐观。
严冬中护理桑园 期待来年增产丰收
元旦以来,广西各地笼罩在雨雪冰冻的天气当中,广西宜州市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宾阳县日平均气温也是在7℃左右,但当地蚕农不畏严寒,坚持护理桑园,积极对桑园进行冬伐、冬耕、施肥,力保来年桑叶增产、蚕茧丰收。当地一位蚕农说,现在伐桑工作已经完成大半了,要是在往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动静呢。从这一点看,宾阳县在2011年春茧生产的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冬季是桑树的休眠期,是蚕农对桑园进行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这一期间蚕农们工作的重点。蚕农抓紧时间,在这一阶段进行桑树的护理工作,在宜州宾阳的走访过程中看到,多数桑园多已完成了冬伐工作,桑树的冬季护理进行得有条不紊。
在宜州多处桑园我们看到,当地蚕农对桑园内所有的老叶、杂草及桑园周围杂草进行清除。据了解桑树经过一年的生长、剪伐和病虫危害等后,往往留有枯桩、病虫枝和细弱无效条,这是就要进行整枝修拳,就是去除这些死残枯枝,使树形整齐,减少病虫,来年生长养分集中,减少在桑树落叶和杂草中越冬的部分病虫害,有利桑叶优质高产和便于管理。同时,蚕农还对桑园进行冬耕施肥。桑园中因除虫、采叶等工作,使土壤板结,在冬季进行翻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桑根生长。
农资价格上涨
2010年,物价不断上涨,桑苗、化肥等农资价格也涨价不少,但多数蚕农仍然认为,如果蚕茧价格还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农资价格的上涨不会影响增加投入。宜州桑蚕市场现已有高产桑叶的桑苗出现,但其售价较高,每株在3.5元左右,比一般大众化的价位在1.2元—1.5元/株的桑苗要高出不少,如要全部种植这些高产桑树的话,那花费就不是小数了,不少蚕农计划买回特优桑苗(价位在1元/株左右)自己进行嫁接改良,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实现桑叶的增产。
2011广西蚕种计划增发约10%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陆瑞好副站长介绍,目前广西冬季蚕种制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蚕茧价格创新高,激发了蚕农的积极性,各地预计今年桑园或有一定规模的扩大。今年蚕业部门将密切关注蚕种的需求变化,保证蚕种的供应,加强对蚕种制种发放的监管力度,确保2011年春季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预计2011年蚕种增发将达到10%左右。
种桑养蚕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农事,受气候以及饲养者的技术水平影响很大,每年都因受到自然因素以及饲养者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一定的损失,蚕业相关管理部门将努力不断扩大蚕业技术人员队伍,增加对蚕农的技术支持力度争取打好2011年春茧生产这一战。
提高产量仍有空间 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行情好转,扩大种桑养蚕的规模是蚕农增加收入的重要思路和手段。在宾阳县,农民们除了种桑养蚕之外,还有两大经济作物,一是糖料蔗,二是木薯。从过去一年的行情看,甘蔗和木薯的收益远远不如蚕茧,不排除当地蚕农将部分甘蔗地和木薯地改造成桑园的可能性。宾阳古辣一蚕农表示,现在家里的旱地(除水稻田外的耕地)除了种桑还种了两亩多的木薯,今年木薯收购结束后将买些桑苗回来部分改种桑树。但就总体而言,在宜州市和宾阳县采访的蚕农大多表示今年桑园扩大不会明显,扩大种桑养蚕规模也存在困难:
一是耕地面积的限制。在宜州,蚕农表示当地土地资源并不十分富余,适宜耕种的土地也是比较匮乏,除了种植水稻、桑树外,另外一些乡镇也种植有甘蔗,要开垦出新的耕地可能性很小,减少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转而种桑养蚕,但有这方面打算的人并不是很多。一位蚕农说“从我们村来看,今年桑园种植面积应该与去年基本一致,就算增也不会增加很多。”即使是桑园面积有一定增加,桑树的生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当地蚕农表示,就算现在买回好的桑苗,到4、5月份虽然它也能产叶,但数量也不会多质量也不会很好,要到了明后年这些新栽下的桑苗才会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劳动力数量和种桑养蚕主体素质限制。与种植蔗糖、木薯相比,蚕桑生产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农村劳力转向城镇务工,留在村屯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多已年龄偏大,而且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较低,种桑养蚕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前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比较难。“去年我们家一年养了12批蚕,每批蚕种有两张,看着这么好的价格摆在眼前不是我们不想多养,实在是忙不过了,家里小孩们早出去打工了,就我和老伴在一直搞养蚕,每批养两张已经是够呛的了,再多的话就真是养不过来,”蚕农李阿姨说。
三是农产品普遍涨价,农民对农作物种植的选择较多。广西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第一的不仅有蚕茧,还有白糖和木薯,2010年蚕茧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而其他农产品价格也有很大幅度的上涨:甘蔗价格每吨达到450元左右,木薯价格也是每吨接近800元。虽然甘蔗、木薯等农作物的比较收益还远远不及种桑养蚕的收益,但其稳定性却比养蚕要来的高。
除了依靠扩大桑园面积,增加养蚕的量以提高产量外,增加投入,加强护理,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利用率,提高桑树的产叶量更为现实,也是广西蚕农们目前的普遍心态。从现在蚕农们的乐观情绪和对桑园的精心护理情况已经看出蚕农们美好的愿景以及对来年增产丰收的信心。但“看天吃饭”是农业的一大特性,从现在到桑树生长、发种、养蚕还有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内也许各种因素还会发生变化,我们将与您一同密切关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