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陕西省蚕桑大县,也是国家首批"东桑西移"项目基地县。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为继续推进蚕桑大县战略,于今年年初研究制定了《石泉县2008年蚕桑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以实现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蚕桑向现代蚕桑转变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为根本目标,以推行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集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市场体系产业化为活动载体,着力构建集蚕桑育苗、建园、制种、养蚕、收烘、缫丝及丝产品深加工、副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新格局。
该县《2008年蚕桑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一、继续加强蚕桑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好已建9万亩桑园,新建优质桑园1.5万亩;全年发放蚕种9万张;新建简易蚕室30000平方米,推广小蚕共育1万张,推广方格簇60万片;示范推广土壤旋耕机200台、桑树伐条机1500个、高压消毒机500台以及桑枝粉碎机100台。
二、加大蚕桑科技示范推广力度。主要是简易化蚕桑技术体系、蚕病综合防治技术和桑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优良蚕品种引进示范、彩色茧丝蚕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蚕桑技术信息电子服务平台建设。
三、强力推动强村大户工程建设。培育年养蚕300张以上的养蚕大村150个,5张以上的养蚕大户5000户。
四、构建蚕桑产业六大体系。一是行政推动的组织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蚕桑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技术推广与物资配套服务体系。建立以县蚕桑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主,乡、村为辅的技术推广与蚕用物资配套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以政府技术服务部门为引导、龙头企业为依托、茧站为支撑、养蚕大户为主体的15个乡镇蚕桑协会组织体系;四是蚕桑产品营销体系;五是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为技术依托的蚕桑系列产品研发体系;六是逐步建立以高端丝绸产品生产加工为中心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目前,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联建的“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石泉蚕桑科研教学基地”,已在彩色茧品种的选育、简易化养蚕技术和超高产桑园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今年将重点开发桑黄、桑皮纸、叶绿素、桑椹酒、彩色服饰等蚕桑新产品。
五、着力引进培育蚕桑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已在石泉落户,并计划投资4000万元的天新公司4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和300吨捻丝生产线建设项目,年内开工投产。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厂址迁建。投资500万元扩建蚕种场,使年生产能力达30万张。
六、继续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技服务。以新发展的蚕桑户、蚕桑大户和乡镇、村、组干部为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蚕桑生产技术不同类次的培训。举办培训乡镇干部蚕桑技术培训班6期1000人次;培训蚕农2万人次;印发简易化蚕桑技术资料和光碟2万册;发布蚕桑信息2万条次;培训到村率达100%,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七、蚕丝生产加工和综合利用并举,延长产业链,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生产销售蚕种20万张,生产蚕茧300万公斤,加工白厂丝300吨,生产加工捻丝200吨,加工蚕丝品(家纺、旅游产品等)3万件,生产桑枝香菇干品500吨。
八、建设池河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严格按照《池河现代蚕桑产业区建设方案》实施,完成2008年规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