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南充:茧价攀升+东桑西移 助推产业化
 

【四川】南充:茧价攀升+东桑西移 助推产业化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0-09-15   |  阅读次数:335次

眼下正是秋蚕收获的时节,在我省重要的传统养蚕产区——南充市嘉陵区文峰镇,今年的秋茧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收购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普遍达到了每公斤27~28元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1倍。作为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重点地区,南充引导蚕农成片扩建桑园,把单纯的蚕桑茧经济作物改造成优质高效立体农作物生产,当地蚕农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鲜茧收购价翻倍

在嘉陵区,乡间有一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勤养猪,懒养蚕,二十几天见现钱。56岁的文峰镇渭钟沱村养蚕农户张长顺就是其中之一。“去年14~15元一公斤的蚕茧,今年在我们当地市场要卖30元,这是我养蚕30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6日,张长顺告诉记者,按40公斤一张的产量计算,一张蚕种的茧要卖1200元。现在张长顺还有一部分秋蚕正在喂养,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预计一季秋蚕收入上万元,加上春茧、夏茧收入,今年养蚕总收入可达2万多元。

根据南充市商务局的统计,全市现有省级蚕桑基地县6个、蚕桑基地乡镇42个,桑园总面积99万亩,去年蚕茧产量达到1600万公斤。“今年全市桑蚕鲜茧中准级收购价格为24/公斤。凡采用方格簇等优质簇具生产的鲜茧,一律实行仪评,优质优价。”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伟告诉记者,在当前丝价稳定在28万元/吨左右的情况来看,这个价格是目前企业和蚕农都能够接受的平衡价。“今年是增产又增收,蚕茧单产达到30公斤/张以上,基地乡镇年产茧2万吨。”

鲜茧收购价提高直接影响了面料的价格。在成都丝绸城,一种叫“素皱缎”的面料去年8月份价位在22.2/米至27.8/米,今年已经涨到27.8/米至32/米,同比上涨了15%25%。成都市场的丝制品价格普遍推高了23成。省商务厅人士分析发现,丝价从去年最低的18万元一吨,上涨到30万元/吨左右。沿海丝绸加工业正加速向内地转移。

 

向产业化要效益

“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这一战略,引导蚕农成片扩建桑园,把单纯的蚕桑茧经济作物改造成优质高效立体农作物生产,谋求产业经济最大化。”南充嘉兴丝绸公司董事长林加胜认为,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推广桑园集中连片、统一管理,使种桑养蚕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集约式方向发展。

“我今年养蚕收入有3万多元。”9日上午,南部县碾垭乡傅家庙村农民杨帮现手握刚刚领到的蚕茧款对记者说,他每年都要养蚕20张左右。在养蚕过程中,杨帮现发现,蚕具利用率不高,夏蚕、秋蚕前后桑叶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能否在传统的每年养4季蚕的基础上增养两季蚕子呢?他与几名先锋蚕业合作社社员实施起了多批次滚动养蚕,将原来的“一年四养”调整为“一年六养”。通过滚动养蚕这种方式,去年碾垭乡早夏蚕和早秋蚕增发蚕种2500多张,增收茧款100多万元,人平增收近100元。

“随着我国真丝出口形势好转,国内需求量的增加,蚕茧产量需求将会增大,但预计全国蚕茧供求总体仍然偏紧。”在813日南充召开的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上,省商务厅有关人士指出,要加快蚕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省蚕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单纯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四川桑蚕茧丝绸业就是要在生产模式上做文章,改变过去那种‘溜溜种、簸簸蚕、把把簇、兜兜茧’而带来的规模小、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的现象,蚕桑产业化是行业整合和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