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陕西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茧丝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陕西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茧丝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来源:陕西商务厅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1-19   |  阅读次数:911次

2007年,在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省商务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全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部门协作、龙头带动、县乡联动、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以组织项目实施为重点,扎实推进“东桑西移”工程,为陕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省共发蚕种78.1万张、生产鲜茧3.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3 %和16.2%,为农民增收5.64亿元;桑蚕丝产量2100吨,比上年增长22.8% ,茧丝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和我省的新农村建设。

  一是着力健全制度。省商务厅编制印发了《陕西省茧丝绸行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陕西省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规范》,并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低产桑园改造和技改研发推广项目的实施验收工作制定了相应规定,使全省实施“东桑西移”工作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是抓好工作部署和宣传交流。2007年,先后组织召开全省“东桑西移”工作会议和全省“东桑西移”工程现场会,安排部署全年主要工作任务,总结交流项目实施工作经验,与有关各方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同时,将有关“东桑西移”工程的政策规定和实施进展情况,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2007年,全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呈现出政策透明、典型引领、操作规范、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省商务厅组织成立了由10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东桑西移”工作专家顾问组,参与项目的评审和检查验收。还实行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由商务厅领导带队或由茧丝办组织,先后14次深入项目实施县(区)和企业,检查进展情况和质量效果,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国家茧丝办调研检查组实地核查后,对我省“东桑西移”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规范茧丝行业管理。通过调研,制定了《实施〈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细则》,依法及时审核办理茧站的申领、变更换证手续。商务厅还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下达了桑蚕种、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合理确定鲜茧收购中准级指导价,并组织到重点市、县检查收购秩序,督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茧丝生产稳步发展,秩序和质量均好于上年。

  五是争取和实施项目任务超额完成。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2007年年内需争取国家蚕桑基地项目3个、实施省级蚕桑基地项目10个,而商务厅实际争取到国家蚕桑基地项目6个(支持资金1200万元),项目数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并列第一,组织实施的省级蚕桑基地项目也已有12个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同时,还争取到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发展性项目2个(支持资金40万元),实施完成省上支持的技改研发推广项目19个。

  截止2007年末,国家支持的6个蚕桑基地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于2008年2月底前完成;省上支持完成的12个蚕桑基地项目共新建或改造桑园131687亩,建设小蚕共育室32438平方米,推广方格簇1897.36万片,实施企业投入资金3332.37万元;19个技改研发推广项目,其项目单位实际投入资金已达1315.79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蚕桑生产新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茧丝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