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云南】保山市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云南】保山市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来源:《保山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0-09-03   |  阅读次数:909次

2001年以来,保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把蚕桑产业作为继粮食、烟草、蔗糖、畜牧之后又一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推进了蚕桑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为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保山市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及新产品开发项目列为“一把手”科技工程。同时制定了蚕桑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工作措施、科技措施和考核奖惩办法。市、县(区)、乡(镇)和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时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发展。

    保山市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后劲。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资金,同时,积极整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林业等项目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08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专业示范村建设、蚕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龙头企业扶持。

    为推进产业化经营步伐,保山市积极培植龙头,2004年引进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该公司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加工销售为一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计划建设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年产300万米丝绸织造厂,其中208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和丝绸织造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年生产白厂丝670吨,真丝经编绸100万米。丝绸织造二期工程建设已经结束,2010年底即可投产。以商招商的昌宁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已入驻昌宁,预计2011年底缫丝厂可建成投产。同时,各级政府从政策、税收、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使其增强了自身发展能力,提升了深加工能力,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企业效益,增强了带动能力。

    通过强化科技措施,保山市不断提高种桑养蚕水平。市、县、乡层层抽派科技人员,采取召开现场会、培训会等方式,切实加强种植到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方格簇、省力化活动蚕台育、简易大棚养蚕等实用技术。全市小蚕共育率达到100%,昌宁使用方格簇达到100%,隆阳、施甸使用方格簇达到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个县区、32479户农户种桑,累计种植桑园面积13.6万亩。隆阳区、施甸县被列为国家级蚕桑基地,隆阳区、昌宁县被列为省蚕桑核心基地县。2009年全市养蚕61226张,产茧2164吨,实现农业产值3975万元。生产白厂丝350吨,真丝经编绸100万米,丝棉被5000条,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工业产值1.5亿元,税收422万元,利润423.3万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