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主持人郭哲:各位老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刘通:我想说一下大蒜价格为什么上涨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人认为有幕后推手,我07年下半年到市场上班,当年大蒜市场交易量特别活跃,销售量也特别多,但11月份大蒜价格猛往下降,因为11月份之前,大蒜价格卖到1.1元、1.2元,到11月份开始变成0.9元,大蒜出苗了,大蒜就涌到市场。大蒜从9月份开始一直跌到第二年的2月份0.1元,令人堪忧,而09年又没人种大蒜了,又赶上开春的时候冷,价格自然又上涨。
有人认为大蒜涨了是有人炒作,我承认惜售,那年我去东北,一个农民收了花生0.15元/斤,太低他没舍得卖。第二年4月份我去又问,他说花生涨到3.5元/斤,以为还要涨,就没卖,家里囤了几千斤。惜售是经商过程中一个特别本质的表现。(16: 51)
05年我们绿豆收1.8元—2元,苞绿豆的价格都比绿豆贵,正赶上去年春天大旱,绿豆减产,10月份绿豆新上来就是5元,夏天最贵是5.8元,那时候减产已经成定局,当时有人说晚点卖,这和惜售有关。炒作需要条件,所有的供求关系在这儿摆着,供求关系失衡,就会出现上涨。有一部分人因为赔钱,减少种植量,有人在里面炒作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李昌平:比如工业产品今天生产出来马上就能销售出来,农产品不是这样,绿豆一年生产一次。这只笔我放在这里放多少年它都不能增值。农产品以水果为例,供求平衡以后,产量增加1%,价格下降5%,柑橘、香蕉下降到卖几分钱一斤,真的很多吗?但流动性突然增加了30%,20%,某一阶段增加这么多的供应量,它就百分之百没有价格了,或者降80%、90%。或者短缺1%,价格上涨5%,有的时候资金价格暴涨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有几个人都对某一个集中产区,即使不带钱,只要稍稍地传递一个信息,达成一个预期,我们把这个地区的量控制,我可以把全国价格突然上升到1倍、2倍、3倍是有可能的,与银行多少流动资金没有关系。
定价权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要管定价权,如何管定价权呢?这是政府要研究的,现在政府不管定价权,就管市场结构角度、生产经营角度管突破少数人独占定价权的问题,不从这个地方去入手,今天跟风,明天跟风,很多农产品价格暴涨肯定的,当然也有暴跌,有时候是为了故意把它砸碎下去,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把大蒜、绿豆的成本砸的很低,所以,将来砸价格很低也是有可能的。
喻猛国:这个会开得非常好,我是做期货投资的,如果像李昌平老师说的,价格要这么容易操控的话,我们就跟着赚钱就得了。如果跑一阵价格就上涨,我们提前买进去或者提前卖出去就可以。说炒作可能是有的,但实际上有些商品炒作只能影响到短期的波动,影响不到大势。各位专家说了,大的趋势是我们农业产品价格确实太低了,无非这个嘣出来,那个嘣出来,没有控制的就嘣得更快一些,有的炒到最后砸在自己的手上。
有人说期货就是炒来炒去的,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预测的概念,你预测对了赚钱,预测错了赔钱,砸在手上。如果这种东西能炒作起来那就好办,相信在座的媒体朋友都希望创造财富那就好弄了。当然,我们是探讨,我不太认同农产品价格是完全炒作起来的,它本身应该有上涨的需求,即使上涨也是影响短期的波动,而不是影响大局。如果有通缩紧缩的背景,你钱再夺拉不上去,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背景,不管你的货再多,价格还是会上涨。看的是大势。
主持人郭哲:郑老师您刚才发言的时候,我注意到您当时讨论外资的时候说外资是少了而不是多了,现在很多人对外资的印象是,很多行业已经被外资控制了,比如大豆已经被外资控制了,大家对这个担心比较多,您怎么看待?
郑风田:大豆主要是进口,巴西、米兰有地种,有一些宁波的农民也在那儿买了一些地,种了很多大豆。和国际相比,我们国家大豆保护还是比较好的,进口比较少,你刚才说的这些国家转基因技术非常厉害,但转基因也面临障碍,全球的种子公司,蔬菜等被一些小公司控制住,我们小麦、玉米品种在国际上是有竞争力的,我们国家农产品加工水平太落后了,应该引进外资提升我们的加工能力,然后在国际上出口。
我觉得我们大豆加工出口企业应该引进外资,提升我们的技术,因为外资的技术、管理、研发品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要把门关起来,一进来就认为是狼来了。进口大豆还有一个好处,因为我们本地很紧缺,进口一些大豆实际上我们节约了很多水和土地,主粮我们要牢牢控制住,一定要提高自给率,农产品价格,整体和其它国家相比,我们在加工方面太落后了,确实还需要一些有技术创新的“搅局者”。
李昌平:我们不是不够开放,几十万农业产业园,不开放吗?山东有些产业园不是不开放,而是怎么管理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在农产品的定价权,现在重点是这个。
郑风田:我们一方面外资进来的我认为整体还是有问题,走出去的太少,比如美国的农民要到巴西买地,我们国家在一亩三分地拼杀,国际上有大量资源,比如去澳大利亚、加拿大会感觉到世界太不公平了,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土地,我们会这么紧缺土地,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对等地到全球市场找土地,来解决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喻猛国:我比较认同郑老师的观点,引进外资方面,我们进口大豆特别多,国产大豆2000万吨,1500万吨做豆腐去了,500万吨榨油去了,50%需要进口。东北七个黑龙江种大豆才够本国人用,我们现在实际上用的是美国人的地,巴西、阿根廷人的资源,来为中国所用,所以,我觉得要学习外资的什么,刚才李老师也提了一些,确实我们学了他们一些东西,学习他们风险市场管理能力,这是我们最值得学的。
我们的管理能力非常强,我们的生产经营、工厂一尘不染的生产非常好,我们这方面企业家水平非常高,农民水平非常高,但我们感觉风险的能力非常差。A、B、C、D四家企业来中国,为什么在03年大豆价格暴涨暴跌中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期货市场,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管理了风险。而我们的企业没有,而我们有些个别企业,比如合资公司,外国人要求你必须做期货,必须保值,要加工费,我们是什么钱都想赚,结果转来转去什么都没了。2000点的时候说股市有泡沫,2004年说要崩盘,到6000点的时候一路下来。如果我们不管理风险的话,那么我们的行业回想大豆行业一样一个个被外资控制,外资不在于他们管理能力,而在于他们管理风险的能力。
主持人郭哲:谢谢,刚才我们谈的都是小宗农产品价格问题,现在更多的是大宗农产品价格问题。今年很多旱灾、涝灾,这对我们的大宗农产品收成很有影响,而且国际上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非常厉害,这对中国来说,下一阶段价格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整个物价会有很大的影响?
郑风田:这次全球价格暴涨对中国的影响,目前来看是有限的,当然,如果决策层认为鉴于这次机会,把我国粮食涨一涨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宗商品底价完全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李昌平:保护价不是农民的销售价格,你的棉花、粮食价格怎么定的?这个机制是否合理?如果国家定了一个价格,企业按这个价格去收,农民提高不了价格。如果没有订购价,今年的小麦价格远远高于别人。
徐祥临:我觉得春天的旱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不是我们的粮食主产区,所以对粮食的影响不会很大,不会伤筋动骨,现在的涝对粮食生产影响也不会很大,所以,今年的水旱灾害,对粮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今年的粮食产量不如去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生产量、消费量在去年、前年来说是整体上供略大于需的。
当然,这个问题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应该为了农产品的长期稳定供给,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的力度,我们在这方面利用财政、金融手段投入的比较少,农民这些年也没有什么投入机制,这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农产品的长期供应问题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喻猛国:我再补充一下,我觉得各位都说得挺好,我要不补充会觉得不太好。因为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都是投资者,天天对价格进行预测,其实对价格的预测是很难的。农产品有它的特性,短期来看农产品更多的影响因素是供给,长期来看是需求,吃饭不会一个晚上多吃;长期来看,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一个变化,我们很多穷兄弟国家都在改变,改变成像我们一样,他们也要生存,也要生产,也要富裕,也要发达,如果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吃得多的话,可能对于世界来说是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粮食价格,应该短期来说看供给,长期看需求。短期的供给我提到一个,我们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周期的信号,就是这段时间北半球,俄罗斯地区出问题,我们要看9月份澳大利亚南半球是不是出问题,如果他们再接着出问题,那么可能世界的粮食要出问题了。而且要关注一个相关品种,比如原油的价格,原油的价格使得玉米工业品化,玉米是作为农产品的,但如果原油价格长期高企的话,它就变成工业品了,这块土地一块儿种玉米,一块儿种大豆就会有影响了。
中国连续六年丰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粮食、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可能性不是很大,当然各位专家希望价格上涨,使农民受益,农民受益是好事。但我们国储收了很多粮食,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农产品价格不会上涨太多,但从长期需求角度,我认为应该确保两个粮食的供应,这才是粮食安全,一是水稻,南方人吃水稻、稻谷,二是北方人吃小麦,这是两个要涉及到的。
玉米类似经济作物,只要确保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我觉得粮食安全不成问题,当然,解决粮食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农民多种地,就是让农民多赚点钱他就多种地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