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如何看待当前的农产品上涨现象(一)
如何看待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二):成因和特点
如何看待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三):国际经济及供需关系因素
如何看待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五):定价权与管理调控
徐祥临(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很感谢和讯网和财经中国会系列论坛的要求,也与大家交流农产品价格的问题。以上听到各位专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他们说的话也是我原来想的,所以,我把发言的内容临时做了调整,不算一个题目,是想谈这么点意思。这就是中国农产品充足供给,必须要使生产者的价格上涨。
中国第一位的问题是农产品要充足供给,生产农产品的农民要吃饱吃好,党的十七大已经向全国人民承诺,到2020年要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食品、消费品,那时候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这恐怕要问国家统计局的专家。但我想到2020年,起码到2030年,我们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也就是现在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农产品消费水平上应该和我们这些人,比如说在座的其他教授家庭消费差不太多,否则人家跟我们干着什么劲儿。
如果达到我们这样的消费水平的话,中国需要多少农产品呢?大体上折算成粮食的话大概800—900斤/人。当然粮食会通过食料转化,还包括一些农副产品,但起码2030年要有这么多农产品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给,否则光是精英收入阶层吃得好,和国际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那就不是精英了,而是烂精英了,都不能让老百姓吃得饱还叫什么精英呢?
着眼将来来看,中国将来能不能解决这样一个消费水平的农产品供给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能够解决的,不但能够解决而且还能很充分地解决(从资源上来看)。刚才有专家提到日本、韩国,包括我们的台湾,我按照中国人口和农业用地来算一下,假如说我们中国的土地生产率,也就是一亩地单位面积上生产多少农产品,按照这个土地生产率,假如我们和日本是一样的话,那么中国现在能够生产出多少农产品来呢?
我们中国达到和日本人一样的消费水平就是它现在的消费水平,实际上日本从80年代到现在农产品消费水平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已经吃饱了。按照这样的消费水平来衡量的话,其实也就是北京这些普通人的消费水平,北京人农产品消费水平和东京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因为我在东京待了三年,我很清楚。
按这个消费水平来衡量,中国大概现有土地按13亿人口算,不但把13亿人口都养活了,还要加上20%,也就是我们13亿乘上120%,大概15亿人口没问题,只要农业用地的土地生产率达到日本的水平就能养活,但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达到。
为什么没有达到呢?那就涉及到我下面题目中要求生产者价格上涨,我们现在谈论的农产品价格,从经济研究业角度来看,农产品价格有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且不说刚才专家们谈的小品种,什么豆你玩、蒜你狠等,实际上我们谈论的价格实际上都是消费者价格,而不是生产者价格,大家没有问农民卖绿豆究竟一斤卖了多少钱,大蒜一斤卖了多少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中国讨论农产品价格过多地关注了消费者价格,而忽视了生产者价格,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刚才刘部长在介绍情况的时候谈到了,有的农民油菜都不要钱了,只要帮他把地腾出来就行了,也就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在很少的地块上,是零价格,但油菜消费者价格可是没有零的时候。作为我们决策者、学者和媒体人士当你面临零生产价格的时候怎么没有炒作?刘部长说这个情况我们现在知道,但如果刘部长不讲这个事情,我们媒体很少去报道这个事情。
与其报道豆你玩、蒜你狠,还不如去报道没有获得报酬的农民,所以中国在讨论农产品价格的时候应该转转观念和关注点,把它转到农产品生产者的价格关注点上来,不是说我们不关注消费者价格,是说如果我们把生产者价格解决了,生产者价格也是有高有低的,让农民感到生产农产品是有利可图的,是划算的,用经济学的话说有机会成本。
只要有这样一点,我们那种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要把我们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要说13亿人口,15亿人口照样吃得饱,吃得好。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生产者价格太低,刚才几位专家都已经谈到了,生产者价格的形成大体上有两部分,一是大宗农产品,就是粮食国家有最低保护价,现在我们国家玉米、水稻、棉花、油料这些农产品还不能用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保护价来收,因为那跟人家不是一个意思,对我们准确地说就是最低收购价,去年小麦0.1元多,现在跌到0.03元,为什么提0.03元,不提0.02元,不提0.06元,不提0.16元,虽然我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在战后确定农产品价格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第二次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欧美(主要是西欧)他们的农产品自给率是80%,由于他们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其实就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农产品保护价问题。他们实行这样的农产品价格之后,他们农产品自给率马上就上去,战后20、30年时间他们的农产品已经自给有余了,他们的农产品价格怎么算的呢?
我认为不仅欧美还是日本,其实也包括美国在内,他们在核算农产品价格的时候,是根据政府而不是加工商,是政府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投入的资金,这些劳动、这些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我进城打工,这些资金不去搞农业,而是搞其它的非农产业,它的盈利水平会有多少,根据他的农产品要素报算它的农产品价格。
1993年我到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研究了1990年大米价格,因为它也是收购的价格。有一点对我印象特别深,他一公顷花费了多少劳动,全国进行了调研,有一个统一的数据,花费了多少劳动日有数据,一个劳动人员按8小时算,一小时按1250日元来算,这是大米中包含的劳动价格算。就这个问题我当时请教了我的指导教授,为什么是1250日元,扫大街、刷盘子也就是1100、1200日元,我的指导教授问我,如果没有大米的问题,餐馆的盘子还用刷吗?
也就是说,生产大米的劳动比餐馆上刷盘子,大街上扫大街的劳动要重要,所以价格要高点,正因为这样,他的大米是过剩的。当然,还有别的生产政策,比如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他都有支持。想农产品充分供给,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向发达国家好好学习学习。
因为我们是搞市场经济,农民所拥有的劳动,拥有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之后,也是一种商品性生产,就要获得社会平均报酬,我们应该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制定农产品生产价格,如果按这样的要求来算我们农产品价格,刚才郑教授讲了,种一亩玉米也就200、300米,可能要十个工左右,现在一个工要50、60元左右,有的还100多元,更何况还有别的成本投入。这样我们大的农产品价格必须有所说长,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土地才不至于荒废,城市收入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我们这些人现在收入水平差不多。
小麦价格是市场调节的,我觉得蒜、绿豆、樱桃、核桃等等这些价格涨的落一点,我认为大家都不应该太在意,生产者不要太在意,消费者也不要太在意,这这也控制不了,小宗农产品国家不会太注意这个东西,也不会太影响国计民生。我觉得让它自己去调节,只要把大宗农产品价格管住就可以了。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 这个价格肯定是上涨的,道理就在于,为了生产农产品各种要素价格在上涨。
刚才主持人提到如何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之后,利益让农民更多地得到。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个认识问题,我们的决策者,消费者,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应该在农产品问题上有一个共识。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中国人对农产品价格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怎样看待农民的问题,我们总说农民是弱势群体,确实是弱势群体,但我国的农民是用很少的资源让我们享受到很丰富的农产品,农民很了不起,我们中国人应该带着感激的心情看待农民。这样农产品价格问题从生产者、决策者就好解决了。
农产品价格也不是一下子就提高的,应该有一个过程。现在是2010年,到2011—2013年农产品价格逐步跟上,让它与世界收入水平相接近,同时,社会为农民提供均等的机会让他到非农产业工作,收入就均等了。这是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认识问题还有一个感情问题和自我评价问题。目前我国城市人人口生活水平高于农民,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计划经济没有彻底废除,所以使得农产品低价走,二是市场机制就是优胜劣汰,农民生产农产品多了价格就下跌,农民生产农产品少了价格就暴涨,所以,发达国家调整农产品价格就在这儿。
现在我们农民受市场机制负面因素冲击相对较大,一是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二是我们要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现在我们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发达国家农民其实都是组织起来的,不论是大规模的,还是日本、韩国的小规模,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是很高的,他组织起来以后,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利润就能赚取一部分,农产品有生产者、消费者价格,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有一个差额,这是流通利润。
日本的农协是农村组织起来以后统一生产,然后收购、销售农产品,而我国的农民是把它交给经纪人,我们农民只得到田间地头的价格,我们要解决价格长期暴涨,就是农民组织化提高其实很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
还有我们小品种价格上涨很厉害的问题,怎么来平衡。其实农民组织起来这个问题也很好平衡,也不是不能平衡。我了解日本农协,农协有一个中央会,把各个地方农协的领导找来,问你们那儿种多少西瓜,我种多少西瓜,市场大体的消费,我们平衡一下。欧洲农产品太多了,就组织起来消化。所以,农民组织问题还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如果组织起来以后,外资进入该好对抗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李昌平(河北大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也讲讲豆你玩、蒜你狠的成因和应对的策略。成因的问题大家已经讲了,我就不讲了,后面着重讲总结性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豆你玩这么好玩,蒜你狠为什么这么狠?我认为有这么几点:1、土地种三种东西:种庄稼,种房子、种厂子。种房子不知道要比种庄稼价值大多少倍,房子的价格与种庄稼、农作物的价格相比的话,我觉得至少超前了20年。2、我们最近25年以来公务员的工资起码占了60倍以上。3、农产品价格涨了6倍。4、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和日本、韩国、台湾、欧美相比,不及别人十分之一。农产品价格本来就很低。农产品价格是价值洼地,当然要炒农产品。这很容易炒起来。5、我们国家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中间商可以轻易地把生产者和消费者隔开,我是生产者,你是消费者,我们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中间商有绝对的定价权,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价格的问题上没有任何的定价权。
市场上我们把收购商与农民相比,那么收购商当然有决定的定价权,农民作为供应商是没有定价权的。反过来,我收购完了以后在城市里卖,作为城市消费者是弱势,他也没有定价权。市场机制要发挥作用,供应增盈和消费增盈的权利是平等的,双方都要赚,如果市场供需双方之间的权利是不平衡的,价格围绕价值转就不存在,市场就是扭曲的。
市场调节是内因,如果内因失灵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失灵。你罚一点看,人家不搭理你,照样涨,这是市场本身结构有问题,市场失灵,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失灵,如果你想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必须让市场结构不出问题。我们这些多年太重视农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我们农民不重视城镇化,也不使农民作为消费者形成城镇合作社,只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一个联盟,我们只关注强势群体怎么发财,不注重弱势群体怎么保护。这是我们目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最大的问题。这样,为什么豆你玩这么好玩,蒜你狠为什么这么狠就很好理解了。我觉得会有其它的一些东西,比如麦、山药、猪肉、药品、药材都会像大蒜、绿豆一样暴涨暴跌,等着排队,这是肯定的。
第二,我们怎么样正确地理解“豆你玩”、“蒜你狠”释放出来的经济信号,不要理解错了。1、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是所有价格中的洼地了,很多农产品价格都有补涨的客观要求,总体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符合大趋势,经济规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们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不是有害的,政府现在首要的是要控制房价和生产资料的上涨,应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允许农产品价格进行补涨,绝对不能打压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来抑制农民自收,继续维持所谓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比较优势。这个比较优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把农产品价格压下来就是压农民的工资,就是维持以出口为导向的比较优势,这已经完全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实际了。2、农产品价格不是太高,而是我们的低收入人群工资太低,我们的社保水平太低,不要用打压农产品价格牺牲农民利益,来关照所谓的弱势群体,实际上本质是向弱势群体转嫁负担。3、从炒作房地产转向炒作农产品,未来还会有很多品种,比如生姜、花椒、五香、桂皮、莲子、菌类、羊肉、鸡肉、鸭肉等都会轮番炒,发达国家也没有这个本事。把某种产品价格把它打压下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达不到目的。炒作之所以得手,是因为流通体制不合理,市场供求和需求双方体制不合理,市场不健全,使得打击炒作不是重点,压缩中间商的定价权,扩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定价权来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能力,这才是健全农产品市场的机制,这是重点。4、“豆你玩”、“蒜你狠”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还有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它促使大蒜出口的价格大幅度飙升,促使我国大蒜出口由过去追求数量增长的收益在向追求定价权收益转变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国家,比如日本60%的农产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定价权在日本,出口的越多越便宜,只要是我们进口的,进口的越多越贵,只要出口的,出口的越多越贵。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追求定价权的收益,可是这次“蒜你狠”,让我们无意间意识到定价权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改革我们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体制,要在全球范围里追求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定价收益,等于完善我们农产品的贸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