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雄蚕优质却不优价 完善评茧计价是关键
 

雄蚕优质却不优价 完善评茧计价是关键

来源:浙江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0-07-21   |  阅读次数:984次

50公斤蚕茧,收购价最高1800元,是去年的三倍,然而,湖州养蚕户张三富却乐不起来。

    张三富从1996年试点养雄蚕,靠着“金丝”赚了不少钱。

    今年行情也不错,张三富却自有他的苦衷:市场变了,不管是雄蚕还是其他品种,好茧差茧一个价,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早在1995年,省农科院从俄罗斯引进了“雄蚕”,即运用基因技术控制家蚕性别,只让雄蚕出生。当时,还被科技部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也占领了世界蚕种最高峰。

    雄蚕与雌蚕相比,前者叶丝转化率高,丝质好。有数据表明,每张雄蚕种的产茧量比常规种平均提高3.2公斤,雄蚕茧出丝率比常规种平均高1.5个百分点,生丝品位提高一个等级。雄蚕的推广也在逐年递增,2009年我省推广9万余张。

    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不规范,雄蚕优质却不能得到优价,推广的速度在放慢;整个蚕丝生产的管理体系未理顺,逐渐地,农民在选择蚕种时,有些就放弃了雄蚕。

    “现在收购都一样,雄蚕价格没有优势,成本还要贵一倍(同一蚕种,雌的不孵化,成本就贵一倍),明摆着赚不了钱,我们肯定不愿意养,宁可养别的差品种。”张三富说。

    在一些地区,蚕茧收购秩序混乱。“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蚕茧收烘政策形同虚设。张三富说:“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织里镇每年养雄蚕的有3万多张,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的,到今年,一共只剩下两三千张,还不到原来的10%。”

    省农科院副院长孟智启是雄蚕技术的领头人,他见证了雄蚕技术在我国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他说,我省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和丝绸出口创汇的主要基地,产品质量优异是我省丝绸产业的最大优势。

    “雄蚕是高新技术成果,也是浙江的品牌。蚕茧品质下降,价格大起大落,好茧差茧一个价,可能会挫伤农民积极性,对于发展我省茧丝绸产业也有不利影响。”

    一项花大力气引进的高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碰到了种种问题,这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孟智启说,推行蚕茧收购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稳定蚕茧收购秩序,是实现评茧计价的关键。严格把关,加大对无证茧贩的打击力度,恢复和稳定蚕茧收烘的正常秩序,贯彻“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蚕茧收购政策,才能重新唤起农民养雄蚕的积极性。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