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陕南地区果桑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陕南地区果桑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北方蚕业杂志  |   作者:汉中市汉台区园艺站   |  发布日期: 2008-01-15   |  阅读次数:2733次

果用桑是指专门以生产桑果为目标的一类桑树品种。长期以来,桑果都以其特殊的风味和极佳的营养保健功效受到人们的睛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桑果目前已成为市场上较为走俏的一种特色果品。桑果不仅可鲜食还可榨汁加工成果汁饮料。据测定,100毫升桑果汁中总糖含量达4.96克,17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99.73毫克,并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生A、微生素B及钾、钠、钙、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医学临床证明:常饮桑果汁,能够治须发早白,神经衰弱,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等多种疾病。此外,果桑叶片还可用来养蚕获得蚕茧,因此栽培果桑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陕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资源广阔,具有发展果桑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近年来,由于有果汁加工企业的参与和带动,使果桑在陕南地区迅速发展,部分地方已形成规模,使农民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为帮助农民群众更好地发展果桑种植,现将本人结合多年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果桑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宜载培品种选择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示范,我们发现以下3个品种在陕南地区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1、无核大十:广东蚕业研究所培育,为三倍体鲜食果桑品种,具有挂果早、成熟早、果大、无籽、汁多、味美等特点,适合北方气候温和地区以及长江以流域栽植。果长筒形,成熟果实紫黑色,单果重2.5-3.0在陕南(汉中)地区栽培,5 月上旬成熟,成熟期20天左右,亩产鲜果10001500公斤,是鲜食的较佳品种。抗旱耐寒性稍差,冬季有个别冻干现象。适合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坝地栽植。

2、红果一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培育,果实圆筒形,鲜红色,单果重23,味酸甜,籽少汁多,果汁鲜艳,产量高,亩产鲜果1500-2000公斤左右,在陕南(汉中)地区栽培,5 月中旬成熟,成熟期15天左右,成熟期集中,适宜果汁加工。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性好,可在陕南各种立地条件下栽植。成熟期怕遇连阴雨。

3、红果二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培育,果实长筒形,鲜红色,单果重34,味酸甜爽口,籽少汁多,果汁鲜艳。在陕南(汉中)地区栽培,5 月中旬成熟,成熟期20天左右,亩产鲜果1000-1500公斤左右,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汁。抗性和适应性强,适合陕南各种立地条件下栽植。

二、果桑园建设与管理

1、果桑园建立:建立果桑园要选择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质肥沃的沙质或沙壤质土。此外,以出售鲜果为目标的果桑园,建立时还必考虑要靠近城市、旅游区或交通方便。栽植密度一般按株距0.6-0.8米,行距1.5-2.0米为标准,每亩栽植500-600株。果桑树形一般以养成中低干(树干高度在1米以下)树型为宜。大棚栽植一般养成低干树型(树干高度60公分以下)。 

2、果桑园的肥培管理:果桑的矿质营养包括氮、磷、钾三个大量元素及钙、镁、铁、锰、锌、铜、硼等微量元素。由于果桑是以采收果实为主要目标,因此特别要重视有利于提高桑果品质的有机肥、磷、钾肥和其微量元素肥的施入。果桑施肥一般可分春、夏、秋、冬四次施入。春肥一般在3月上旬,桑树发芽前15-20天左右施入,以速效性肥料(化肥)为主;夏肥一般在桑果采收结束后或夏伐后立即施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并应加大氮肥施入量,以满足桑树夏伐后的发芽与生长需要;秋肥一般在秋季落叶前入施入,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桑树枝条充实,增强抗寒能力,为翌年开花结果奠定基础;冬肥一般在冬季土壤封冻前或解冻后施入,以施有机肥为主,可结合冬耕施入。

3、修枝、剪梢和蔬花、蔬果:修枝即剪除过密枝、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集中营养供给长势好的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增产和提高桑果质量,并可促使枝条分布均匀,保持树型良好;剪梢即在冬季剪去枝条顶端的1/4-1/5长度,以防止枝条冬季冻梢,促进花果发育生长,并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蔬花即是在桑树盛花期,摘掉过多、过密处的部分雌花或发育不良的雌花,控制花果数量,提高桑果的产量和品质;蔬果即是在桑树幼果期,摘掉过多、过密处的部分幼果或发育不良的幼果,以促进保留桑果的营养供给,提高桑果的商品性状和品质。

4、灌水与排涝:果桑在春夏萌芽期,必需要有足够的水份供应,以保证发芽率,促进花芽萌发;但花期如遇连阴雨,易造成授粉不良、着果数减少、桑果畸形;桑果成熟期如遇连续阴雨或土壤水份过大,则会影响桑果的品质和口味。因此要合理作好果桑园的灌水和排涝工作。

、果桑主要病虫害防治

1、桑树萎缩病:此病是由于类菌质体类病毒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有黄化型、萎缩型和花叶型三种。以黄化型较多发。

症状及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少数枝梢嫩叶皱缩、发黄,向反面卷曲,随病势加重腋芽萌发,侧枝细弱,叶形瘦小,节间缩短,尔后逐渐由几根枝条发展到全株。夏伐后重病株新弱小枝丛生,密生猫耳壮瘦小叶片,逐渐枯死。此病病原存在于树液中,可通过嫁接和虫媒两个途径传染。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严防带病苗木流入,同时,发现病树立即挖除,消灭传染源,是防止此病的最根本措施。

2、 桑椹菌核病:是由于菌核病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桑椹最主要病害。

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症状是造成桑椹非正常性肥大或萎缩、畸形和干瘪,病椹内部形成干硬的菌核。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借风力传播。在花果期如遇阴雨或高温多湿的不良环境条件时,易发生此病。通风不良、低洼积水和光照不足的果桑园较易发病。防治方法:一是要加强整枝修剪和除草等桑园管理,增加桑园通透性;二是在花期和幼果期用1000倍多菌灵或甲基本托布津喷洒防病。此外,在发病期人工摘除患病桑椹对控制此病的传染蔓延效果显著。

3、桑象虫:是陕南地区发生范围最广,对果桑危害最大的桑芽害虫。

发生特点:以成虫为害桑芽及嫩梢基部。主要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和夏伐后为害。以成虫在桑树半截桩、死拳、死株中隐藏越冬。其发生与修剪技术密切相关。

防治要点: .冬季修剪枯桩、枯枝、死拳,并集中烧毁,310日前完成。夏伐齐拳剪伐。.发芽期发现有桑象虫为害时,即用50%的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洒树体。需于睛天早9时至晚5时桑象虫活动高峰时喷洒桑树。

4、椹瘿蚊: 果桑椹果的主要虫害。           

发生特点:容易在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密植桑园发生。以蛹态在桑园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羽化后成虫产卵于幼果上,孵化后以幼虫钻食成熟期的桑果为害。

防治要点:

.加强桑园管理,勤除杂草,增强桑园通风透气。

②.早春桑树发芽期可用0.1公斤50%辛硫磷拌细煤渣50公斤均匀撒施、翻入土中,以杀死越冬代休眠体。   

.在椹瘿蚊发生期,检查桑果,一旦发现有虫为害,即用灭蚕蝇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

、桑果的采收与贮运

1、采收时间:当桑果由红色变成紫红或紫黑色(白色果品种,当发现有少量桑果果柄开始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时)即标志桑果已成熟。作为鲜果即时出售的桑果,到完全成熟时采收最好,若需较长时间贮运的,在七八成熟时即可分批采收;加工果汁的桑果可在八九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2、采收方法:作为鲜果出售的桑果,一般采用人工采摘或网收法。人工采接的方法是:人工摘取或用小剪刀剪断果柄,使桑果轻落入承接盘()中,要防止摔破桑果。网收具体方法:用0.81.0cm见方孔的棉纱网(或二龄小蚕网),在果桑树冠下离地面50公分高处张开承接,然后振动桑枝,使成熟的桑果落入网中。

以榨汁为目的的桑果也可用网收或在桑树四周地面垫干净的薄膜,然后振动桑枝,使成熟桑果落下后收集。

3、贮运:作为鲜果出售的桑果,采下后应装入有支撑力可防挤压的筐()等容器中贮运,尽快运送到市场出售。确需贮存的,可在5-10的低温下保鲜贮藏5-10,榨汁用的桑果,采收后应立即榨成果汁后再贮藏。

 

参考文献

1、 黄尔田.实用桑树栽培学[M],重庆:金盾出版社,1989

2、 高翔.20种经济林果实用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钟勇玉,薛三勋.北方蚕桑产业化开发实用技术,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