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孙志斌:振兴丝绸产业的关键在于找准产业定位
 

孙志斌:振兴丝绸产业的关键在于找准产业定位

来源:华广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0-06-22   |  阅读次数:562次

611日,“中华文化之旅”采访报道组来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采访了学院院长孙志斌、副院长梁菊红、张玉惕等学院领导,了解了目前山东淄博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孙志斌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诚地说,从经 济产业角度来说,目前山东淄博的丝绸产业不很景气,但从地理名片来说,丝绸作为淄博的重要名片,在人们的心目中还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知道,淄博周村是古老的丝绸生产基地。近年来,周村区政府对本地丝绸企业成长、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很重视,并且成立了丝绸纺织协会,对未来丝绸产业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院长介绍说,上世纪80年度,淄博周村的丝绸产业曾经非常兴盛,但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没有抢占先机,致使周村地区的整个丝绸产业出现了大的衰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振兴起来。

    孙志斌说,丝绸作为一种动物纤维产品,从植桑、养蚕,到缫丝、加工,再到纺织、印染加工,丝绸面料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高投入的行业。目前丝绸产业的弊端是产品档次分得太多、太细,尤其是一些企业将丝绸产品作为地摊货充斥市场,根本就不可能收回丝绸生产的成本,造成了丝绸产品的定位不准。他说,虽然目前中国生产的丝绸数量占到全世界丝绸生产总量的70%左右,但是定价权却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关键在于我们的丝绸产品质量还需要提高,丝绸产业的定位还需要更加清晰。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丝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目前已经得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师生的重视,他们学院目前已经申报了“丝绸技术与贸易”专业,着力培养丝绸纺织与贸易人才,他们还安排学院图书馆大力收集各个时代跟丝绸生产和丝绸文化有关的资料和实物,让学生在学习纺织技术的同时,了解丝绸生产的文化,让他们生产的产品更加带有文化意味,并始终保持着一种振兴丝绸文化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梁菊红副院长介绍说,山东丝绸质地厚重,印染色彩鲜亮华美,曾经受到古代皇家贵族的欢迎,并且由临淄向西传播,甚至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张玉惕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山东丝绸纺织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