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扩大农民增收
 

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扩大农民增收

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8-01-14   |  阅读次数:902次

陕西省白河县蚕桑专业合作社是以乡镇供销社为依托,以养蚕大户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健全起来的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民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止2007年底,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15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100%,入社社员2280户,带动农户9800户,交纳身份股金22.80万元,涉及15个乡镇120个行政村685村民小组,社员拥有生产桑园面积9380亩(按亩桑树600株计算)。2007年社员发种8375.5张。收购鲜茧254吨,产值495万元,销售干茧112吨,销售总额515万元,预计可向社员返利20.3万元,发种、收茧、产值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34.2%、8.4%和5.6%。
    主要做法及运行方式
    1、政府引导,大户带动。蚕桑专业合作社是蚕农自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县乡政府积极支持,由供销社牵头,成立了供销社蚕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外出考察调研基础上,结合白河实际,制定了全县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方案,于2004年3月在中厂、大双两社试点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2005年成立了冷水、麻虎、仓上、西营、双河、构扒、茅坪、卡子8个蚕桑专业合作社。2006年12月底组建成立四新、宋家、桃元、小双、城关5个专业社。各乡镇专业社的组建成立,领导小组均按各地实地拿出方案报请县社同意,经与各乡镇领导座谈、审定,并征求重点村35%养蚕大户的一致同意后,由乡镇政府行文转发,按照实施方案中的人员分工,分头组织讨论审定《章程》,推荐理、监事会和社员代表组成人员,筹备召开成立暨第一届社员全体会议。
    2、完善《章程》,扩大规模。按照合作社性质,结合中厂、大双实际,经过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部分理、监事会议讨论通过,对2004年《章程》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将入社社员标准和返利兑现标准调整为年养蚕3张以上,100%使用方格蔟具,有蚕室,有生产桑树2000株以上(折合面积2亩以上),年交上茧不足100公斤(不含100公斤)的不予返利,理事会7人组成,监事会5人组成,对不超过100户的专业社理事会由5人组成,监事会由5人组成,理、监会主任将按年度向社员(代表)报告工作。专业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由供销社主任兼任,监事会主任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理、监事60%以上为村干部和养蚕大户。合作社经营和财务管理情况及返利兑现必须当年公布并公开兑现到各社社员手中。通过《章程》修定完善,激发了蚕农入社积极性,2005年新组建成立专业社8个,入社社员1200户,当年社员返利12.1万元,每公斤茧返利达1.06元。中厂镇蚕桑专业合作社社员118户,返利2.1万元,迎新村社员陈伦平年养蚕18张,交鲜茧660公斤,专业社返利660元。2006年县社作出决定专业合作社按每公斤鲜茧0.10元标准,提取奖励资金用于对各乡镇政府的奖励、支持,并明文规定每公斤鲜茧提取0.04元作为专业社的办公费用。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各专业社按照理、监事会工作职责,积极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规范化合作社建设中。
    3、强化服务,民主监督。在运行中,围绕政策宣传、信息提供、技术指导、物质供应、产品回收五大服务功能,狠抓“百日考核”。为进一步加强上门服务力度,按照分工,各专业社理、监事会工作人员采取分片包干包社员的办法,走村入户对社员进行上门服务,年服务不得低于100天,县社每月组织专人到各专业社进行入户抽查核实,制定了少1天补10天,3次做假除名和服务不足100天除名的工作纪律,为了使服务更加有效,于2006年又在条件相对成熟的46个村成立村级协会,止2007年7月底,村协会累计达到74个。同时已着手完成了县蚕桑专业合作总社筹备事宜,初步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严格管理,强化了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对社员的全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 2006年专业合作社以大力普及消毒防病、小蚕饲育、省力化养蚕、桑园管理、方格蔟具推广使用、适时给桑、升温、排湿为重点的服务内容,抽调理、监事会和生产服务人员2186人次,举办技术培训会110余场次,接受培训的社员蚕农达32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份,与社员签定生产技术合同2279份,发展小蚕共育300户,省力化蚕台320个,推广纸板方格蔟45万片,新建消毒池灶378个,新建蚕室96间,改造桑园(陕桑305)91亩。无偿扶持桑剪、锯100把,消毒石灰10吨、化肥10吨,推广自动上蔟翻转架100个。3年投入资金达29.30万元。通过服务,使全县社员养蚕技术普及率99.13%,方格蔟使用率达100%,桑园利用率在96.7%。在运行中,各专业社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蚕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理、监事会和社会代表都由社员选举产生,对不胜任工作的当年调整。专业社的经营情况、财务管理、社员交售鲜茧数量、返利金额定期通过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公布,广泛接受监督,让社员真正成为合作社主人。
    4、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搭建服务平台。为确保我县蚕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的运行。随着专业合作社组织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蚕农投身于蚕桑产业,促进产业上台阶,大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全县蚕桑产业新一轮发展意见》,构建我县蚕桑产业化体系,由大双等1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县蚕桑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白河县蚕桑合作总社”。同时为了强化服务网络的辐射面,更好引导和带动蚕农增强科学养蚕,按照“以点带面,扩大发展”方针,专业合作总社成立后,依托各乡镇蚕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支部创办“村级蚕桑专业技术协会”。2007年,全县组建成立了蚕桑技术协会74个。逐步形成龙头企业+蚕桑合作社+协会的三级网络服务新型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各级职能。县合作总社在企业、蚕农和政府部门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反映蚕农的愿望和要求,协助政府推行产业政策,组织协调收购过程中资金筹措、价格制定、市场管理、蚕茧销售、财务核算等,制定年度考核目标,监督、检查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等。乡级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腿长”的服务优势,紧紧围绕“三项技术”的推广,无偿为社员搞好兴桑养蚕的技术指导、培训以及成本价供应蚕具、蚕蔟、蚕药,进行二次返利等多项优惠政策,制定全年的服务内容,加强鲜茧收购各环节衔接,完成总社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村级协会充分带动、引导蚕农增强科学养蚕意识,解决蚕农生产中的具体困难问题,配合基层专业社搞好蚕茧收购,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维护蚕农的正当利益。通过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的带动,更好促进蚕桑产业提质量,扩产量,优效益,上规模,大发展,更好地为蚕农和蚕桑产业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让蚕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县蚕桑产业能够得到有序良性的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
    为保障发挥村级协会服务功能,在给村协会返利中提留50%资金作为村级协会理、监事服务人员生产服务、技术培训、成本供应蚕药具的费用,村级协会所有工作人员属无偿服务。乡镇合作社由基层供销社和各大村及蚕农担任理、监事会成员,县供销社(合作总社)负责供销社人员的资金报酬,并从收购量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其它理监事会报酬。县专业合作总社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由县供销社人员兼任,对乡镇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
    成效及作用
    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证明,以农户为主体的合作与联合,是实现农民自我服务、保护和扩大农民利益的有效形式,是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首先,架起了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简单的“龙头企业+农户”的运作方式,中间缺乏链条和纽带,已不能满足现代服务需求,必须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蚕桑专业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公司),下接广大蚕农,用合同、契约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较好的解决了蚕茧公司与蚕农之间在服务、销售、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找到了一条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第二,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组建专业合作社,可有效地鼓励、扶持、指导社员(蚕桑大户)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社成立3年来,加大了对蚕桑生产的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投入蚕桑发展扶持资金已达70万元,向蚕农供应省力化蚕台520套、小蚕温育箱200个、方格蔟125万片。各专业合作社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万元,为养蚕大户配发省力化蚕具150余套,方格蔟100万片。大双乡蚕桑专业合作社向蚕农提供物资达1.5万元,代购代销蚕药1万多元。冷水镇川共村六组村民王家贵在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下,年养蚕17张,收入超过万元。在市场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各社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将价格上浮收购,让利蚕农,仅此全县蚕农增收150余万元,为了鼓励蚕农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自2004年秋季以来,对使用方格蔟生产的优质蚕茧以每公斤高于普通茧0.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既增加了蚕农收入,又在市场中树立白河蚕茧品牌,促进了产业发展。
    第三,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为政府松了“绑”。蚕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社员为宗旨,把服务渗透到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技术部门管不了、政府部门管不好的问题,把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领域。在蚕种发放中,合作社利用社员覆盖面宽、带动力强的优势,逐户统计、提前预订、承诺服务、承诺扶持,改变了过去行政命令和硬分任务、硬压指标的做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避免了盲目性和蚕种的大量损失。
    第四,提高了兴桑养蚕技术,增加了经济效益。各专业合作社把提高蚕农科技兴桑养蚕作为重点来抓,深入村组举办蚕桑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组织播放VCD科学兴桑养蚕光碟。通过抓培训、抓指导、抓宣传,极大地提高了社员兴桑养蚕的科技含量,提高了蚕茧质量、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双乡兴隆村三组村民刘明方科学兴桑养蚕,成为远近闻名养蚕致富能手,今年春季养蚕6张,产茧260多公斤,销售收入达6240元。
    2007年春季以来,全县通过服务、新技术推广、让利收购为社员户均增收668元,全县累计达152.3万元(其中让利增收51.3万元,新技术推广增收76万元,技术推广养蚕增收25万元)。

                                     白河县供销社

                                   二○○七年九月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