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是夺取养蚕高产的基础条件,它是根据小蚕生长发育快,移动距离小,耐高温多湿,抗病能力弱等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起来,由养蚕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蚕农(即共育户)进行集中饲养管理,通过人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为小蚕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促进小蚕生长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的一项技术措施,它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饲养小蚕的最佳方式,可极大地促进蚕儿孵化整齐、保全小蚕头数,改进广大蚕农用传统收蚁方法和粗放管理来饲养小蚕的不足。通过小蚕共育,增强蚕儿体质,减少蚕病的损失,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从而促进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增加蚕农养蚕效益。
我县虽推广小蚕共育已多年来,但受农民认识、收购环境的影响,进展缓慢,可以说,小蚕共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县蚕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切实提高我县蚕茧质量,推进我县蚕业科技进步,今年公司下决心在小蚕共育方面打开突破口。从今春起在全县大面实施小蚕共育,由共育户集中共育小蚕至3龄起蚕,再分发到蚕农家中饲养,确保小蚕发育整齐健壮,保足蚕头数,为蚕农高产打下基础。
经过全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共有246个小蚕共育室投入使用,特别是从正秋蚕起全县有云溪、庆岭、可久、来复、龙泉、大窝、复兴、贾村、翻身等9个蚕技站实现全面共育化,开创了共育新篇章。今年全县共育防干育面达80%以上。同时通过小蚕共育,蚕儿普遍发育整齐,发病率明显降低,上蔟集中,蚕茧单产和质量与往年相比有明显提高。
取得以上成绩,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宣传动员。从去年“三冬”工作开始,公司就全面开展共育宣传。主要是到各镇乡各村组召开村民大会,对农户宣传蚕桑发展形势、分析实行小蚕共育带来的好处和效益等,让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通过小蚕共育可确保蚕儿孵化整齐,提高蚕儿体质和发育整齐度,为养好大蚕打好基础。
(2)选择好共育户。根据各镇乡各村的养蚕数量和地理条件,选择思想素质好、养蚕技术过更和群众基础较好的蚕农作共育户,每户并有相应的劳力和1-2亩小蚕专用桑园,要求共育户服从行业管理,服从技术人员的指挥,能严格按小蚕共育技术要求及标准进行操作。
(3)指导共育户建好小蚕共育室。公司提供的图纸指导蚕农修(改)建共育室,以座北朝南、不当西晒为好,达到“白蚕房、六面光、天花板、对流窗”,便于升温降温,通风换气和消毒。达到专室专用,远离大蚕房。并配消毒池、贮桑池和贮沙坑。
(4)配备好小蚕共育物资。公司无偿提供部份物资如小蚕网、公分秤、升温补湿炉具、干湿温度计等给共育户使用。同时指导共育户按共育量配备相应的物资,如蚕盒、无毒薄膜、石灰、福尔马林、硫磺、消毒王(或消特灵)、焦糠、切桑刀、调桑板、给桑架、蚕杆、蚕筷、鹅毛、红纸、白纸或白布、垫箔纸,
(5)强化培训,持证上岗。公司组织蚕技站对所有共育户进行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培训、检查验收合格后发给共育许可证。主要培训内容有共育前的准备工作和消毒、领种及补催青要求、收蚁方法和步骤、小蚕饲养标准技术、消毒防病方法及大蚕室外简易蚕棚省力化饲养、纸板方格蔟上蔟等。
(6)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共育期间,公司抽调技术人员驻守在每间共育室,与共育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和督促共育户按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发蚕后蚕技人员和共育户继续对蚕农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发蚕时,由共育户或专业技术员对所辖蚕农进行一次蚕桑科技系列技术培训,包括大蚕室外蚕棚省力化饲养、纸板方格蔟上蔟、科学管桑等目前国内先进的技术对蚕农进行指导和推广,真正促进全县科技养蚕水平的提高。
(7)专业化消毒,巩固共育效果。为确保共育成功,公司统一购买244台消毒机,在每季共育前组织共育户对参加共育的蚕农的蚕房和蚕具进行统一的专业化消毒。全年共组织对9000户(次)蚕农进行了统一地专业化消毒防病。
(8)严格管理和考核。公司对共育室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和考核标准,一是在小蚕共育期间公司抽调技术人员在共育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二是对共育户蚕茧收购单产分季制定标准进行考核,对达到既定单产目标的给予奖励,对未达到既定目标的限期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今年全县小蚕共育取得全面成功,通过实施小蚕共育,提高了单产,增加蚕农养蚕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养蚕积极性,促进高县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明年,我公司计划通过努力使其余的蚕技站逐步实行,实现全县共育防干育面达100%。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