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陕西省商务厅赵银玉副厅长(省茧丝办主任)在2010年全省东桑西移工作会上的讲话
 

陕西省商务厅赵银玉副厅长(省茧丝办主任)在2010年全省东桑西移工作会上的讲话

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   作者:赵银玉   |  发布日期: 2010-03-30   |  阅读次数:434次

推进东桑西移工程  加强茧丝行业管理
促进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

省商务厅副厅长兼省茧丝办主任 赵银玉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东桑西移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我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稳定和发展茧丝生产,加强茧丝绸行业管理等工作情况,根据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商务部(国家茧丝办)有关精神,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2010年我省恢复和扩大蚕茧生产,加强和规范茧丝市场管理,深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推进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的工作任务,努力促进全省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代表省商务厅和省茧丝办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受世界金融危机和“5•12”震灾的持续影响,2009年,我国茧丝绸行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极为困难的时期,我省茧丝绸行业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丝绸出口受阻,茧丝价格低迷,养蚕劳动力缺乏,全省蚕种发放量和产茧量持续大幅度下降,加工原料紧缺,企业效益下滑,专项资金规模减少,全行业面临着如何化解市场风险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双重考验。面对严峻的形势,省级相关部门和有关市县政府积极应对,创新工作措施,广大龙头企业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千方百计组织生产,下大气力稳定和完善蚕桑生产基础,有效地巩固了我省东桑西移工程成果。
    
  (一)东桑西移工程稳步推进。
    
  ---项目建设内容针对性增强,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茧丝市场变化,省商务厅(茧丝办)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东桑西移专家顾问座谈会,研究调整了省上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与重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蚕桑基地巩固提高和灾后恢复重建,以及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为重点的技术攻关,并从政策上引导加强专业蚕技人员和蚕农的技能培训,加工环节技术改造与节能减排,以及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有力推进了蚕桑生产基地的巩固提高,为蚕农增收奠定了基础。
    
  ---项目实施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随着国家和省上东桑西移工程支持政策的调整,针对我省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支持方向和范围的变化,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省茧丝办在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以“发展规划”(陕西省蚕桑产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为“纲”安排项目,以“实施规范”(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规范)为“本”建设项目,以“定期报告制度”为“规”督查项目,以“验收制度”为“法”检查验收项目,以“绩效评价”为“律”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初步形成了对我省东桑西移项目全程监管的有效机制。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序推进东桑西移工程。2009年,我们对2006年以来国家和省上支持建设的蚕桑基地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进行了绩效调查分析,并对东桑西移工程吸纳种桑养蚕农民和返乡农民工情况,以及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还先后赴石泉、汉阴、汉滨、略阳、镇巴、子长等县(区)实地督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为确保我省安排项目和已上报国家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对未获国家批准的项目采取由省级配套资金兜底的办法,全力保证已上报的项目按期完成,并先后召开项目建设动员会和项目推进会,有效地推进了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年内共完成省上支持的南郑县、吴堡县、清涧县、汉滨区、汉阴县、洛南县等6个蚕桑基地建设、巩固提高、灾后重建和5个配套技术攻关及16个技改研发推广项目,完成投资额4963万元,拨付省级专项资金1310万元;完成国家支持的石泉县、平利县、千阳县、略阳县等4个蚕桑基地巩固提高与灾后重建及2个配套技术攻关项目,完成投资额1904万元,获得国家支持资金400万元。
    
  (二)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研究制定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印发的《陕西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制定印发了《陕西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为推进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加强鲜茧收购资格与缫丝生产准入管理。按照《实施〈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细则》和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资格的相关规定,全面审核换(颁)发了期限到2011年年底的567户鲜茧收购资格证和14户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为鼓励在蚕桑基地建设中做出贡献的缫丝企业从事鲜茧收购活动,推进茧丝绸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建设,在安康市巴山宝业丝绢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完成有关茧站产权转移与资产交接手续后,经县(区)、市主管部门逐级审查,及时审核给予变更换发了128个茧站的《陕西省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对石泉县池河镇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证代收烘鲜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后,责成当地及时进行了纠正,同时通过省级媒体宣传了鲜茧收购资格管理的相关规定。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复审换发后,总生产能力控制在商务部下达的总量指标内,其中99.5%为新型自动缫丝设备,比两年前复审时提高5.2个百分点。

  ---推进缫丝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支持石泉县陕西天新丝绸有限公司为发展捻线丝生产建设了4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项目,支持安康市虹桥茧丝工贸有限公司建设了产品走俏的630绪双宫丝生产项目。争取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100万元,安排省上专项资金80万元,支持安康市宝业丝绸有限公司、千阳县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和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安康百瑞丝绸有限公司完成了生产污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此外,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织绸车间和污水处理技改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全省行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宽。多数主产县和龙头企业由单纯的种桑养蚕和缫丝生产,转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与下游、终端产品开发。如石泉县利用剪伐下来的桑技生产食用菌1053万袋,桑园套种低杆经济作物3.1万亩;平利县开展桑园养鸡和套种地膜洋芋;千阳县在桑园套种蔬菜、豆类,制作桑叶挂面、蚕沙保健枕等20个品种;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建成了100台织机的织绸车间,扩大了家纺产品生产;安康巴山丝绢有限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增添了家纺生产设备,除生产高档丝棉被外,还生产蚕沙枕、领带、丝巾等产品;城固张骞丝绸厂结合当地开发旅游资源需要,设计生产了多样化的丝绸书画作品和生活用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仅生产丝棉被超过6万床,消耗蚕茧折丝量约120吨。

  ---科学指导茧丝生产。一是为加强行业宏观指导,确保茧丝供需平衡,会同省农业厅研究下达桑蚕种及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二是从稳定茧丝生产、保护蚕农利益出发,会同省物价局、工商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鲜茧收购指导价(中准级收购价为每500克9.8元);三是结合项目实施,组织部分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及基地蚕技干部,蚕桑主产县区专业蚕技人员和养蚕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制作发放了5.2万张《科学栽桑养蚕实用新技术》光碟;四是积极开展茧丝绸市场监测分析,全省监测样本达到30家,实现了缫丝加工企业全部列入监测范围,在春茧收购期间实行了监测日报制度;五是为化解市场风险带来的困境,推动延伸产业链,积极引导茧丝绸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在“2009中国西安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上,安排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了陕西省茧丝绸产品展销区,全省茧丝绸行业12家参展企业现场销售各类丝绸产品70余万元,其中4家企业签订销售合同金额2723.2万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9年,全省用于采叶养蚕的桑园面积稳定在80万亩,鲜茧产量1.72万吨,比上年下降27.7%;收购综合均价为每50公斤1081元,比上年提高17.6%;生产白厂丝和双宫丝2380吨,再创历史最高年产量;出口蚕丝184吨,出口总值437.1万美元。匡算蚕农售茧收入、蚕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和从缫丝加工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全年桑蚕产业为农民实现收入6.4亿元。从整体上看,虽然受金融危机导致的蚕茧市场波动和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吸纳大量农民工及宝鸡、汉中灾区部分养蚕设施尚未恢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我省茧丝绸行业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局面。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去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个别市、县主管部门对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项目不够重视,深入督查不够;少数单位项目实施进度慢,完成质量不高,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有些基地县蚕茧生产大幅下滑,蚕茧质量低劣,收烘秩序混乱;个别企业在鲜茧收购中变相压级压价,拖欠蚕农茧款,蚕农反映较大;有的随意扩大缫丝生产规模;全省蚕茧张产和亩桑收益水平普遍较低,不利于蚕桑生产基地的稳定等等,这些都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研究解决。

  二、目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目前,我国经济从总体上企稳回升,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环境有可能好于去年。但由于茧丝绸依赖于出口的局面尚未改变,在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受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行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明显增多,我们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导致近期真丝商品出口仍然低迷。二是我省茧丝绸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缺乏应有的产业带动力。三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收入来得快、水平高,加之国家和省上对其它农产品的惠农补贴、 保护收购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使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相对降低,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四是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 稳定外需支持政策中,东桑西移工程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我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的规模也减少了一半,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减弱。五是省政府确定的蚕种补贴制度尚未建立实施,在去年全省蚕茧发种量、 产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按照规划今年蚕桑产业发展要为农民实现收入7亿元,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增强行业发展的忧患意识,努力化解矛盾,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我省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有利条件与机遇 。由于我国茧丝绸行业具有垄断性的资源优势,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丝绸商品出口的传统市场将会逐步回暖,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势头不减,国际市场发展仍有潜力;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茧丝绸产品消费已由高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扩展,除传统的丝绸服装和制品外,丝绸家纺、装饰文化用品等也大量出现,内销比例由上世纪的不足20%已提高到30%左右;去年我省蚕桑生产虽大幅下滑,但没有出现大面积挖桑毁园现象,生产基础未受到破坏,同时各地在迎对行业危机中,创造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使今年蚕茧产量恢复性增长空间较大;去年下半年以来,茧丝价格持续稳定上升,加工企业原料库存偏少,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蚕茧主产区长期严重干旱,预计全国蚕茧原料供应趋紧的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省委、省政府将蚕桑产业为农民增收指标纳入对市、县(区)领导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召开现场会推广石泉县发展蚕桑产业的经验,为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保障机制。希望各地有关部门和各个企业,要审时度势,善于寻找和把握发展机遇。

  (三)需要突出抓好的工作任务

  根据对面临形势的分析和认识,今年我们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继续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深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逐步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全省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和蚕农收入目标的实现。在行业管理上,加强部门合作,规范茧丝市场秩序,严格鲜茧收购资格和缫丝企业准产证管理,着力控制缫丝生产规模,积极探索鲜茧收购站(点)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把扩大养蚕规模的重点放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养蚕张数上,在依靠养蚕售茧增加蚕农收入的同时,加大桑园土地资源和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多途径提高蚕农收入,积极促进缫丝质量提升和产业链延伸拓展。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加快行业清洁节能生产技术设施的推广应用,加强和完善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与蚕桑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在东桑西移工作上,按照“巩固提高、扶优扶强”的原则,把有限的政策资金用在能加快产业发展、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上,对行业管理规范、收烘体制理顺、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以往项目实施绩效显著的县(区)和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给予倾斜,着力巩固、完善、提高已有蚕桑基地,促进茧丝绸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
 
  三、2010年东桑西移工作重点
   
  第一,要继续抓好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去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蚕桑产区有关市、县(区)要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由当地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经征求各市意见确定的25个蚕桑生产基地县(区)都要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并把实施方案抄报省茧丝办。对未将蚕桑产业列为区域支柱产业并制定报备实施方案的,今年在安排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时将不予考虑。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个别县(区)如不具备建设蚕桑基地县的条件,所在市需要调整规划,望抓紧调查研究,逐级申报确定。蚕桑产业发展涉及部门较多,省茧丝办去年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省级实施方案,希望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切实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能,挖掘运用本部门掌握的政策资金和技术资源,支持推进规划的实施。对各有关部门所承担任务和各市实施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末将据实考核打分,纳入省考核办对各市、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第二,切实抓好已有蚕桑基地的巩固提高。夯实蚕桑产业基础是整个茧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近几年来,石泉县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值得在全省推广。石泉县的经验做法是:推动桑园流转,重点培育强村大户,转变蚕桑生产组织方式;深化桑园综合开发,重点突出高效密植桑园建设和间作套种,转变蚕桑基地建设方式;开展蚕农技能培训,推广省力节本技术,转变蚕桑效益增长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重点扶持强村大户,发展适度规模养蚕,推行规范化管理技术,改善养蚕防病设施,改善烘茧设备。各项目单位要结合项目建设的需要,邀请科研院所等技术服务单位进行协作指导,并尽可能建立长期的合作指导关系,对县乡在岗专业蚕技人员和蚕农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技术培训等工作。

  第三,着力抓好加工环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行业清洁生产、节能技术与“三废”治理技术设备,重点支持现有缫丝加工企业安装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生产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备,同时支持以前项目实施绩效良好、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收烘市场秩序规范、收烘网点规划布局合理、产权关系明晰的已有蚕桑基地县(区)和龙头企业,在平原川道集中产区安装具有规模效益的成套热风循环烘茧机械,在山区丘陵产区推广安装符合《热循环多功能烘干设备》省级地方标准的环保节能烘茧灶。适度支持骨干蚕种场自动催青设备改造,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蚕种催青效率和质量。东桑西移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用于购置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检查的加工机械设备。

  第四,突出抓好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行业基础性建设。对具有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丝绸家纺系列产品的自主品牌创建推广上给予支持,对在设区市以上城市繁华地带、购物中心、商业区等地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专营店给予场地费用资助,对在蚕桑茧丝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规模、能带动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的产品项目给予扶持,对组织茧丝绸行业有关企业参与相关展销、展示活动给予适当费用补助,对能解决行业发展瓶颈和保障行业稳定发展的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与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给予支持,对提升烘茧规模、降低单位能耗的收烘技术装备研发给予支持。
今年省级东桑西移专项资金规模有限,除已列入省上规划建设的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且未获得过国家和省上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的县(区)外,原则上不再重复安排单纯扩大桑园面积项目。今年省上支持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申报组织工作,按照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0年东桑西移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商发〔2010〕130号)要求进行。

  四、切实加强茧丝行业管理

  正确引导和切实加强茧丝行业管理,是深入推进东桑西移工程,落实全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保持行业平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要加强协调指导和技术服务。各地要认真组织落实省上下达的桑蚕种和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合理安排春、夏、秋养蚕规模,力争蚕茧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恢复和增长。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行情逐步回暖,全国蚕茧产量又减产幅度较大,今年省级鲜茧收购指导价适度提高,加工企业原料紧缺的情况下,各市主管部门要认清形势,理清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政府领导支持,在多种形式向蚕农宣讲今年茧丝市场形势和指导价政策的同时,采取必要的行政指导、宣传动员和政策资金支持等办法,引导各蚕种场及早与蚕农签订蚕种订购合同,力争多制种、多发种,适时提供品种优良、质量可靠的蚕种,也要教育茧丝龙头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顾全大局,着眼于长远利益,与蚕农签订具有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承诺的蚕茧产销合同。列入监测范围的收烘企业,在春茧收购期间必须按规定执行鲜茧收购监测日报制度。农林蚕技部门要从提高蚕农综合收入和蚕茧张产着眼,利用“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多途径送技术上门服务,帮助制定防范灾害性天气和蚕桑病虫害预案,加强消毒防病和省力节本养蚕技术指导,努力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提高亩桑综合收益。

  二要认真执行鲜茧收购省级政府指导价政策。各市、县要在指导价幅度范围内加强与周边地区价格的协商和衔接,保持毗邻地区价格水平的基本平衡。各茧站在收购过程中必须张榜公布收购等级价格,并据实开票,公布纤维检验、物价和商务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接受举报监督。各地在收购季节要加强价格执法监督检查,对超出指导价浮动范围、特别是故意压级压价等违规行为依法查处,维护鲜茧收购指导价的严肃性,确保价格秩序的稳定。

  三要继续理顺鲜茧收烘体制。安康市近年按照“谁投资扶持生产、谁负责鲜茧收购”的思路,由龙头企业对原有集体、个体茧站通过兼并、收购等办法,在一个县域内实现了由一至两家龙头企业划分区域收烘鲜茧的体制,实践证明有效可行,在去年稳定鲜茧收购价格和稳定蚕桑基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凡是国家和省上支持建设的蚕桑基地县,尤其是近年收烘市场秩序问题较多、蚕茧质量低劣的市县,要特别重视抓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已理顺鲜茧收烘体制的县(区)和企业,要按照既方便蚕农交售鲜茧、又有利于提升烘茧规模和规范茧站管理的原则,对现有鲜茧收烘站(点)布局规划进行调整优化,对茧站的收烘设施、检验仪器、门牌标志等尽可能统一规定配置,进行规范化改造,并积极研究探讨在非收烘季节,茧站闲置场地、房屋和烘烤设施的合理利用增收问题。各市商务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完善内部收烘管理制度,及早筹措足够资金,不能给蚕农打白条,也不能拒收或限收区域内蚕农交售的质量合格鲜茧,更不能变相压低价格,伤害蚕农利益,挫伤其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

  四要切实把好鲜茧收购市场主体准入关。两年一度的鲜茧收购资格证审核换发工作刚刚结束,各市商务主管部门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收烘企业的年度登记工作。凡无省商务厅核准颁发的《陕西省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不能给登记注册为鲜茧收购单位。根据现行法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鲜茧收购的经营者,无论是茧丝经营公司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组织,都必须通过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取得鲜茧收购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对个别地方借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乡村蚕桑协会名义,在未申报取得鲜茧收购资格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收烘鲜茧,扰乱收烘市场秩序,破坏茧质资源,损害合法经营企业利益和蚕农长远利益的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超出核准的收购区域抢购鲜茧的收购单位,经查实要依法取消其收购资格。对相关部门执法检查和监督审核中通知取消鲜茧收购资格的,要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对拒不办理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坚决把不合格的收购主体清除出蚕茧收烘市场。

  五要严格控制缫丝生产规模。按照国家规定,商务部对全国缫丝加工能力实行总量调控,定期下达各省缫丝生产规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对缫丝企业生产经营资格的核准和定期复审工作。今后,我省要按照缫丝生产规模与原料基地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即企业所在设区市级行政区域内,每1600绪自动缫丝机的生产能力应配套面积2万亩以上投产桑园,或年养蚕3万张以上,严格控制新建缫丝企业和扩大缫丝生产能力。无论新建还是技改扩大生产规模,都必须符合所在市缫丝能力发展规划,并事先逐级审查上报备案,未经同意备案,不得擅自建厂或改、扩建。从提高缫丝效率和质量出发,今后不许再新增立缫生产能力,凡属国家规定淘汰的旧缫丝机,缫丝企业必须限期就地报废处理。为实现缫丝行业清洁化生产,新建企业必须同步建设缫丝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设施,鼓励现有缫丝企业抓紧改造使用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生产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备。各缫丝企业要根据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条,设法稳定生产和职工队伍,争取今年生丝产量再创新高。

  六要加强茧丝质量监督。各地要依据《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我省《桑蚕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地方标准,督促指导鲜茧收购站点配备应用合格的收烘检测仪器和衡器,落实保证收烘质量的措施,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步骤评茧定级,严禁用手估目测方法验级定等。为提高茧站收烘人员的检测技能,并维护蚕农对鲜茧验级定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各主产县在春茧收购前组织培训企业收购检验人员时,要吸纳专业蚕技人员和养蚕大户、专业合作社与蚕农代表自愿参加,以便购销双方都了解和掌握鲜茧收购的质量等级、检验标准及方法。在龙头企业负责区域鲜茧收购的情况下,县级相关部门要特别注意加强收烘现场监督检查,防止压级压价,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市级部门要进行巡回检查,省商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抽查。蚕农对鲜茧质量等级检验有异议申请公正检验的,相关部门要及时认真受理,发现确属有意压级压价损害蚕农利益情节严重的,除依照法规进行经济处罚外,可按程序建议取消其鲜茧收购资格。严禁鲜茧收购站点收购毛脚茧、过潮茧、统茧等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蚕茧,坚决查处在茧丝中参杂使假、以次充优的违规行为。对继续使用国家规定应淘汰、报废的生产设备生产生丝的缫丝企业,除监督销毁非法设备和给予经济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缫丝准产资格。

  同志们!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希望大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奋力推进东桑西移工程,切实加强茧丝行业管理,开创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