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丝绸产品向国际市场出口量的增长,以及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国内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1)加工企业对原料需求仍会保持增长势头。丝绸产品出口和国内消费量的增长,为茧丝绸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转机,丝厂、绸厂总体上利润都较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丝绸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较高,更能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在利益的驱动下,东部地区的茧丝绸加工企业对原料茧、丝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对原料的争夺势态将促使蚕茧价格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中西部地区发展蚕桑丝绸产业带来了机遇。
(2)茧丝供不应求长期存在。①近几年来,蚕茧主产区连续灾害性气候导致普发桑、蚕病虫害,蚕种生产大幅减少,蚕种紧缺,使蚕茧增产受限,一时难以解决茧丝供不应求的矛盾。②蚕桑生产受制因素多,使蚕茧产量规模增速减缓。例如: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继续增加,成片毁桑较多;不少地区农村收入多元化,种桑养蚕的收入已降为次要;蚕茧生产与其它高效经济作物和种养业之间的比较效益减弱,发展蚕桑后劲乏力;农资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劳力减少;一些蚕桑区域产业化程度低,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脱节,推广常规实用技术落实难,蚕农养蚕易发病,产量低,行业稳定性较差,农民发展蚕桑生产顾虑多等等。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地方难以较快发展蚕桑,蚕桑整体规模相对滞后,长期缺茧成为可能。
(3)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再度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使一些地方政府再次将蚕桑丝绸产业确定为本区域主导产业,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必将掀起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高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