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栽桑养蚕带富辽宁前所五千农户
 

栽桑养蚕带富辽宁前所五千农户

来源:长寿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12-28   |  阅读次数:1156次

本报讯 记者方学凯报道 日前,记者见到绥中县前所镇蚕农李秀丽时,他正在给蚕育种、消毒。他说:“现在育的蚕种,明年四五月份培育,很快就长大。养蚕富了一方人。”据了解,3年来,前所镇蚕业专业合作社带动5000农户养蚕,覆盖了本镇各个村屯和西甸子、加碑岩、秋子沟、明水等乡镇,还扩展到河北省青龙县的5个乡镇。今年合作社收购鲜茧11000公斤,生产蚕种4.8万张。现在,养蚕户人均纯收入6300元,是当地农民收入的2.5倍。

  蚕业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73月。3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社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村7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合作社制定了股权认购制度和盈余返还制度。他们按股设票,实行“一人多票”或“多人一票”的办法设置股票。章程规定合作社股金为每股1000元,股票最低认购一股,个人持股量不得超过总股量的20%。目前,社员股金总额已达到51万元,并通过发放社员证予以确认。社员按照2007年实际生产状况确定相应交货配额。收购时以高于市场价的30%,另外每公斤再加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社员的产品,售完统一对当年盈余进行再分配,按章程规定提取20%的公积金4万元、10%的公益金2万元、10%的奖励基金2万元,剩余8万元,全部按社员的当年产品交易量返利给社员。2008年共盈余18万元,提取20%公积金3.6万元,10%公益金1.8万元,10%奖励基金1.8万元,剩余的10.8万元全部按社员当年交易量返还给社员。

  合作社定期组织农户学习蚕业技术知识,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社员3000余人次,发放自编的养蚕问答手册500余册,在产中聘请蚕业技术人员吃住在社员较集中的基地,做好社员的技术跟踪服务45天,社员养蚕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单产由原来的3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左右,按现价,养一张蚕种就增收300~400元。

  为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合作社定期拨付给农户化肥与蚕药,近年来组织采购化肥50吨,农家肥1000立方米,蚕药5吨,蚕网等蚕业用具5000余套,共为农户节约成本10余万元。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社员服务,合作社还评选出20个科技示范户,每户发给一个被罩作为奖励。他们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了其他农户学习蚕业专业知识,使他们全面掌握养蚕及防病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还定期组织社员到示范户家中或外地参观学习。根据本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总结出了一整套本社特有的蚕业生产技术。

  合作社产品销售部积极开展工作,将社员的蚕种统一组织远销到广西、四川、陕西、山东、新疆等地区,由于蚕种产品质量好,目前销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