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云南思茅区六顺乡蚕桑产业成效显著
 

云南思茅区六顺乡蚕桑产业成效显著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12-21   |  阅读次数:1008次

今年(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桑园示范配套设施建设,六顺乡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知识培训、桑苗选种等各个生产环节,引导、鼓励农民种桑养蚕促增收,让桑农们吃上了“定心丸”。

  一是成立养蚕种桑专项工作组。由区蚕桑办、乡政府、乡农牧站、村组干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驻扎大河边村民小组做好种桑养蚕指导工作。

  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投资14万元,完成大河边道路建设,修缮疏通了南邦河村三面光沟渠18公里、投资36万元完成土沟1.8公里,可灌溉面积达500亩。

  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上级补助扶持的基础上,乡政府每亩桑园补助300元,每户扶持贷款1-2万元;新建标准蚕房补助按桑农实际种植面积进行套算,现共建蚕房45间,补助130800元。

  四是桑园面积得到有效提高。截止11月底,全乡已落实并种桑66户,养蚕农户26户,桑园面积459.6亩,建设蚕房45间,蚕桑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五是科技推广积极推进。全年累计举办培训班9期6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000余份,桑蚕农培训达到了100%。

  六是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共成功养殖了春蚕、夏蚕、秋蚕、晚秋蚕、晚晚秋蚕五批蚕,共发放蚕种185张,鲜茧产量7.5吨,总产值15万元,单张蚕最高收入1200元。

  七是技队伍不断壮大。挂牌成立了大河边蚕桑产业发展协调服务小组办公室和普洱市农业学校大河边蚕桑教学实训基地,全乡从事蚕桑科技推广人员7人(区蚕桑办2名,乡农业站4名,村蚕桑辅导员1名),全年农校共选送67名养蚕专业学生进驻大河边进行蚕桑跟踪服务,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提高蚕茧质量,确保蚕茧入库率。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