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月度景气述评及8月预测
 

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月度景气述评及8月预测

来源:全球纺织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8-17   |  阅读次数:593次

  据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简称“盛泽指数”)信息系统监测显示,09年7月市场月度景气指数为83.37点,与上一月度相比下调了3.18点。其中,化纤类产品月度景气指数为82.99点,相比上一月度下滑了3.45点,丝绸产品景气指数为86.36点,相比上一月度下滑了0.08点。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七月份,市场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营平淡,下游订单量少,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的。下面我们结合相关二级监测指标来具体分析一下指数下降的原因。
     
  一、 从化纤类产品的二级指数对比来看指数的涨跌情况:

  化纤类产品景气指数构成及涨跌情况:

二级分类指数
2009年6月
2009年7月
涨跌变化
市场总体判断
92.0705
85.9688
-6.1017
进货成本
80.6167
82
1.3833
销售总量
93.5982
75.3333
-18.2649
产品订货
86.7841
81.4732
-5.3109
产品销售价格
83.7004
107.5893
23.8889
产品库存
75.4386
74.5536
-0.885
盈利(亏损)变化
78.3843
74.3363
-4.048
流动资金周转
76.2009
77.5556
1.3547
企业融资
75.4923
76.4444
0.9521
贷款拖欠
77.9736
71.4286
-6.545
顾客人气
91.8502
69.9115
-21.9387
店员工资
92.9515
92.6339
-0.3176
产品创新
95
88.2743
-6.7257
运输成本
80.837
82.1429
1.3059
货物发运
94.4934
74.6102
-19.8832
资源供应
105.9081
95.1542
-10.7539
总体经营
74.0741
74.0088
-0.0653

 

  通过上图表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 反映化纤产品景气指数走势的几个重要指标,在09年7月继续有较大程度的下滑。比如:市场总体判断、销售总量、产品订货、盈利(亏损)变化、顾客人气、货物发运、资源供应、总体经营等指标都有回落。而进货成本、产品销售价格、运输成本指标却开始继续增加,这充分显示淡季市场销售疲软,厂家的销售状况继续恶化。分析造成7月指数回落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经济危机不能说已经见底。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S226;蒂莫7月3日出席由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在上海举办的论坛时表示,“即便出现了经济增长势头,我们也不能够因为出现复苏的势头就感到沾沾自喜。经济危机还不能说已经见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纺织行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极有可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受到牵连。
     
  2、纺织品外销依然困难重重。据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降幅为10%,小于出口总体降幅,但依然无法就此作出转暖的预报。美国今年1-6月纺织服装进口继续呈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未出现走出历史底部的迹象。欧美市场采购商压价越来越凶,行业削价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品出口均价下降幅度超过10%,甚至出现“货在船上运,销售打对折”的情况,6月至9月或许为出口最难熬的时候。
     
  3、冷冰冰的数据表明,在终端需求并无明显回暖的情况下,纺织行业还缺少走出寒冬的足够动力。其次,个别指标的见底回升,并不能反映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中小企业最贴近行业对经济景气度的感受,对于判定纺织经济是否真正进入复苏区间具有特殊意义。
     
  4、纺织企业两级分化严重。据我们市场调查发现,盛泽的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更趋严重,原料库存和产品销售形势也相差很大。企业间产品销售“两重天”现象更趋突出,资金相对充足,内外销订单尚能支撑的企业一方面通过“开沟渠,广积粮”抢占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用证、价格承受能力强以及广建营销渠道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外单下滑的冲击。但是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却没有能力抵制这样的风险,最终停产或限产。这样的两极分化不利于纺织行业整体的发展。
     
  5、原料行情震荡走高。如半光聚酯切片价格从月初的8400元/吨,到月底已经涨至8950元/吨,涨幅达到了550元/吨,有光聚酯切片则从8450元/吨涨到9000元/吨,涨幅为550元/吨,但是,七月份为纺织行业的传统淡季,下游面料市场销售状况惨淡,面对上游原料成本上涨,迫使下游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产品利润率。
     
  6、我们认为,就中国纺织行业整体而言,确实有回暖迹象。但当前国内纺织行业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大量中小企业的景气度仍不见好转,显而易见,仅仅根据少数骨干企业数据得出的所谓回暖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很难得到业内一致认同。
     
  二、从蚕茧丝绸类产品的月度景气指数的二级指数对比来看指数的涨跌情况:
    
  7月蚕茧丝绸类产品的月度景气指数为86.36,与上月86.44点相比继续小幅下滑。今年以来真丝绸持续不太景气,外需出口绸缎减少,多数企业判断上半年丝绸将不会景气,而该景气指数的表现也与多数企业的判断相互吻合,7月各个二级分类指数详细变化对比如下: 

二级分类指数
2009年6月
2009年7月
涨跌变化
市场总体判断
88.3333
86
-2.3333
进货成本
66.6667
74
7.3333
销售总量
86.6667
88
1.3333
产品订货
75
82
7
产品销售价格
89.8
120
30.2
产品库存
88.64
92
3.36
盈利(亏损)变化
76.6667
86
9.3333
流动资金周转
82.9167
82
-0.9167
企业融资
79.1667
88
8.8333
贷款拖欠
79.1667
94
14.8333
顾客人气
74.1667
72
-2.1667
店员工资
97.9167
94
-3.9167
产品创新
89.5833
106
16.4167
运输成本
81.25
94
12.75
货物发运
79.1667
90
10.8333
资源供应
112.5
104
-8.5
总体经营
85.6
82
-3.6
 

 

  从二级分类指标可以看出,7月份,盛泽茧丝绸市场总体判断、产品库存、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拖欠、顾客人气、店员工资、总体经营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同时,进货成本、产品售价、运输成本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扬,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致使七月景气指数继续微幅下调,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七月份茧丝绸仍然显得不景气,不过本月丝绸成交量却有所增加,产品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这为下半年市场销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再从供需基本面方面分析,七月份,多数丝厂的原料库存都足够维持至秋茧上市,企业采购干茧的意向并不强烈,因此我们认为七月干茧的上行更多的是生丝走高的拉动作用所致。而生丝的走高是否是下游出口回暖所致呢?至少从目前的形势看来,答案还是否定的。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多数绸厂目前的处境与丝厂迥然不同,由于丝价的回涨,前期大量购入低茧本干茧的丝厂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盈利状态,而与出口直接相关联的绸厂在当前出口尚未明显好转的形势下仍是处境艰难。可以说,当前的高丝价对于多数绸厂来说就是烫手的山芋,接单有可能面临亏损,不接单又关系到生存问题,这与今年年初缫丝厂的处境又是何其的相似。困难其实仍然存在,只是往行业下游转移了而已。
     
  从七月份丝绸销售市场的表现看来,干茧仍是延续着盘整缓升的走势。由于夏季原料空缺期的时间较短,对干茧的上行难以形成强势支撑,因此干茧的上行更多的是需要生丝的提携。尽管上行支撑力略显单薄,但干茧的下行空间却并未因此开启,减产利多效用及日益好转的经济形势仍让卖方底气十足,即使生丝出现回落,干茧受其影响的程度也将十分有限。
     
  在供需基本面,目前我国的生丝出口仍处于一个半温不火的状态,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参差不齐,但总体上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下游方面,在出口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中间商和绸厂仍敢放胆接单,支撑当前的高丝价,的确勇气可嘉。但这同时也让它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更像是一场疯狂的赌博,本次茧丝的上涨之路也因此充斥着许多非理性的不安定因素。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出口价格会出现松动的可能,但出口的定价权一直在外国客商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对后期企业销售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三、后市预测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八月份市场景气指数可能仍会小幅下滑,理由如下:
     
  1、当前国际经济尚未走出谷底,外需前景并不乐观。我们从盛泽市场了解到,盛泽纺织企业今年以来的订单呈“波浪形”变化:年初下降,3、4月份时回升,5、6月又呈回头下落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全球纺织品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没有真正复苏。短期内希望众多纺织企业外贸出口和内销出现大幅度增长不太现实,预计全年产能和出口基本与去年持平。
     
  2、此外,当前纺织行业出口仍存在一些困难: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衰退之中;汇率变化压力仍然较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市场依然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率低。
    
  3、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明显。行业内企业两极分化状况严重,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各种资源价格上行和最终市场降价的压力加大,这些都是纺织业尚不能言回暖的重要原因。
     
  4、纺织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还比较突出。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盛泽纺织企业就已经逐步意识到并开始尝试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但从现在的情况看,纺织服装行业内关停的主要是一些制衣厂、服装厂,属于纺织产业链的下端,处于产业中端的纺织企业和纺织产能并没有出现较大的调整。同时,经济危机使一些原本做外销的企业开始做起内销,这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09年的纺织品价格与08年相比已明显有所下降。
     
  5、纺织中小企业仍受资金匮乏的困扰。由于采购商因资金压力增大,而不断降低购买价格,延长账期,更使得生产企业资金紧张。纺织工业振兴规划虽早已出台,但相关政策目前还难以全部落实。金融机构对纺织中小企业采取压缩贷款额度或干脆只收不贷的行为仍然存在,对纺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许多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不足,从而影响了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和再生产计划。
     
  综上所述,八月份盛泽纺织行业并不能够完全回暖,将处于缓慢的复苏过程中。我们认为,在欧美消费尚未企稳的情况下,下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将维持负增长,但降幅将趋窄。而国内服装市场会有所好转,但较往年20%左右的增速仍有差距。此外,内销复苏仍有波折,居民消费意愿不高和企业库存积压仍将是制约内销好转的主要因素。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