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淄博周村区百年纺织业依靠技术创新图振兴
 

淄博周村区百年纺织业依靠技术创新图振兴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7-28   |  阅读次数:988次

 织机隆隆,彩炼飞舞。全国丝绸织造能力前三甲并拥有省内唯一真丝印花生产线的大染坊公司,又有新力作:投资8000万元,上马50万米特宽幅真丝织造及印花改造项目。届时,特宽幅真丝家纺面料生产能力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每年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无独有偶。有着50年 "山东绸" 生产历史的海润丝绸公司,投资5500万元迁址新建年产400万米丝绸面料项目,并着手进军丝绸高端领域--真丝无缝内衣。 
  在淄博周村区,创新正成为周村丝绸纺织企业重振雄风,实现科学发展的"龙眼"。 
  作为周村的百年产业,丝绸纺织企业为周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全区有纺织企业818家,其中规模以上丝绸纺织企业达到104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的23.3%,产值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15%。作为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与国内同行业一样,周村纺织业也具备产品种类繁多、出口数量庞大的优势,出口产品涵盖了丝绸、纱、牛仔布、巾被、服装、毛毯、毛绒玩具等十多个品种,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量的6成。然而由于出口多以代工和贴牌生产为主,亦或是原料性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所以在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并不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加认识到,创新决定竞争力,我们必须抓住创新这一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积极顺应消费者需求升级,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发言权,以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6月11日周村纺织丝绸行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各会员企业发出了"致力于共性技术的推广研发,共建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共同宣言。 
  按照此前周村区推出的《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未来5年内,周村区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主线,重点在三大产业链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在牛仔布及服装产业链上,大力开发非棉、高支、经纬双弹、精梳、竹节纱、彩色丝光等高附加值新型牛仔布;在丝绸面料及服装产业链上,以加入国家高档丝绸标志为抓手,开发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新型丝绸纤维,并按照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在广西建立蚕丝基地;在巾被、毛毯两大优势家用纺织品产业链上,开发高级超柔软、高吸水巾被和抗菌毛巾,同时加强印染后整理技术研发,开发高档仿兽皮、阻燃、卫生整理等功能性毛毯和棉、丝、毛经编绒毯。 
  目前,周村丝绸纺织企业正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市、区出台的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创新奖励等引导政策,展开了包括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知识产权创造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工程。兰雁集团投资1.7亿元上马产品升级改造和牛仔布节水改造项目,采用新技术对纺纱、织造、染色及后整理工序进行嫁接,开发环保生态牛仔面料及多功能牛仔服装,并在建成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牛仔面料和服装工程技术中心后,创建国内牛仔布行业研发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大染坊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探索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在印染后整理环节中,突破着色稳定性和饱和度的技术瓶颈,改写后整理"南强北弱"的历史,把"诺宝•丝邦"创建为中国丝绸著名商标;在后整理染整助剂研制上,兴鲁化工自主研发的"五合一"精炼剂等3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行业老大德国巴斯夫公司的认可。今明两年,全区丝绸纺织行业将有10个技术创新项目进入实施中,总投资4.3亿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