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升级拓市场 信心百倍谋发展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9-07-13
| 阅读次数:1021次
“你不要命了?现在大家都在握紧资金保命,你还卖掉老家的房产,投入5000多万元添置设备?”今年年初,熟悉谢益利的同行遇到他都会这样诧异地询问。
谢益利是温州商人,开办的企业设在平望镇,名称是吴江利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继去年下半年投资7000多万元的厂房和3条棉纺流水线正式投产以来,今年再接再厉投资新建3条流水线。6月20日,新增的流水线正式投入使用。企业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产能翻番。
优质,靠设备
如今,利斯特虽然产能翻番,但产品还是照样供不应求,不仅没有库存,而且客户都是拿着现金等提货,不少新客户根本拿不到利斯特的货。是什么让利斯特如此“牛气”?
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利斯特的生产车间。整齐的流水线上几乎看不见工人。总经理陈利忠告诉记者,现在企业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全厂工人却仅有38名,其中60%是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机器的维护和电脑设置,其他的工人大多做些搬运原料、成品等辅助工作。
生产线上,一旦出现断头,一台人称“智能机器人”的接头机会自动移到断头点把线头接上,由它接出的线头不会出现接过头的痕迹。正因为生产的纱线没有断头,强度高,光洁度好,产品适用于在高速喷气织机织造,并能使织机的速率开到95%,比普通纱线织造的速率提高20%至30%。
原来,利斯特的纺纱生产线是由德国特吕茨勒在线检测并条机、赐来福AUTOCORO480气流纺织机及日本本田自动络筒机等国际一流纺纱设备组成的。这些生产设备的配置在江苏省是顶尖的。
有好的设备,才有可能生产出优质、过硬的产品。利斯特是宁波申洲制衣有限公司、浙江蓝溪鑫浪纺织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定点供应商。这些企业的终端产品大多出口。
逆境,保市场
利斯特今年增资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甚的年初,其本身又身处受影响比较严重的纺织行业,董事长谢益利为什么会逆势而为?
谢益利坦然地说:“年初,我增加投资,很多朋友说我是不是不要命了,但我有我的想法。”
事实上,去年底投产的纺纱设备,虽然产品质量优,销路畅,但利润却远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每吨5000元,用谢益利的话说,除去成本,仅赚利息而已。但谢益利却非常高兴:“因为金融危机没有把我们压倒。”
没有被压倒的谢益利决定再投资5000万元增加3条生产线,使企业产能达到每天14吨左右。
谢益利的思路是:商场如战场,金融危机下,先求保住工人开支,把工人养好,把技术做精,把产品做好,保住市场、占领市场,因为危机是个练兵和养兵的好时机;一旦市场形势转好,就是打仗的时机,也就是真正赚钱的机会!
未来,有信心
谢益利已经在商海奋战了20多个年头。他亲手创办的利美纺织集团总部在湖北。2001年起,因为看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这个国内一流的纺织品集散地,他先后在丝绸市场开了两家门市部,专营棉布。此前,谢益利经过考察发现这么大的东方丝绸市场,大多是化纤产品和丝绸产品,却没有一家卖棉布的。因为错位竞争,门市部生意非常不错,考虑到湖北到盛泽运费不菲,谢益利决定在吴江办企业。
经过考察,他选中了平望这块紧临盛泽的交通宝地,2008年正式兴建厂房。谢益利说,他对自己的投资非常有信心,因为平望镇的领导对他非常关心,企业在投资、建厂、投产过程中每每遇到困难,镇上都会有专人为他顺利解决,这样的贴心服务使自己在这里投资感到非常放心。
对于企业的未来,谢益利的目标是艰苦奋斗稳步发展而不能停步。下半年,企业准备兴建一个原料和成品仓库。等到明年,如果形势好的话,他表示还要再增加6条生产线,使利斯特实现12条生产线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