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陕西省曹家塬村发展蚕桑产业富了众乡亲
 

陕西省曹家塬村发展蚕桑产业富了众乡亲

来源:陕西省商务厅  |   作者:市场运行调节处   |  发布日期: 2009-03-17   |  阅读次数:1050次

 曹家塬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24户,2007人,耕地面积4370亩。奶畜、蚕桑是村上的主导产业。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净增200元的承诺,是村党支部一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前年,春暖花开,村上妇女又养起了蚕宝宝。一期下来,一张蚕就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而蚕的粪便就会在农户的院子倒一大堆。有的群众用它作肥料,有的被白白地倒掉,刘支书感到很伤心。蚕粪又叫蚕沙,具有健脑益智、安神降压的功效,制成蚕沙枕,在市场上很畅0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组织妇女大力发展蚕沙枕呢?”这个念头在刘支书的脑海闪过。
  
  村党支部立即组织村上妇女到县蚕桑站学习蚕沙枕制作技术,考察蚕沙枕销售情况。听说外地一个小小的布艺蚕沙枕在市场上要卖100多元,村里妇女眼睛都瞪多大。
  
  回到村上,党支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讨论发展蚕沙枕产业。经过精心筹备,曹家塬村蚕沙枕制作厂成立了。村上请技术人员进行了精心设计,请老中医为蚕沙枕配了20多味保健中草药,对村上的妇女进行了集中培训,妇女们对着图案一针一线地制作起了枕头的外套。党员和群众按照配方,包装枕头芯子,再配上漂亮的盒子,一个成品蚕沙枕就成功了。看着一个个形态各异、崭新漂亮的蚕沙枕,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为了促销,村上在县城开了一个店铺,还在网上做了一个网页。很快,曹家塬村的蚕沙枕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南京的一位客商一次就订了2万元的货。现在,已研制开发出八卦枕、老虎枕、鸳鸯枕等10多个品种,全村和周围有400多名妇女从事蚕沙枕制作。曹家塬村的“乾龙”牌蚕沙枕还获得了杨凌农高会后稷奖,远销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从事制作的妇女人均实现收入2000多元。蚕沙枕产业已成为曹家塬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加上养蚕和奶畜收入,去年曹家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69元,比上年净增589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