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最后一批秋蚕迎来了丰收。蚕农们正抢抓农时,忙碌地采摘、销售蚕茧。这小小的蚕茧,已然成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走进蚕室,一片白花花的蚕茧映入眼帘,个个饱满厚实,密密匝匝地结满了蚕蔟。十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成熟的蚕茧轻轻摘下,并剔除次品与坏茧。蚕桑产业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也为社区和周边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务工村民 欧小琳:平时主要是下茧子、摘桑叶、削茧子,我是每季度都来,他养五季,五季都来。我们就是这附近的,有这么一个产业园区,一年能挣三四千块钱。
更让蚕农们安心的是,园区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从幼蚕饲养到上簇结茧,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人员现场把关,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的管理与专业的技术支持,降低了养殖风险,为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极大提高了蚕农养殖的积极性。
 
 

蚕农 刘永琴:今年秋蚕养得还好,茧层质量都比较可以,都是种蚕成活率都还可以。秋蚕养了五张半,大概产量在700斤,全年养了5季,收入大概就是十二三万块钱。
 
 
在山下的收购点,蚕农们陆续将新鲜采收的蚕茧运到这里按斤售卖,收购点内堆满了一筐筐饱满雪白的蚕茧。
收购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优质的种茧蚕蛹成活率高,收购价格也高于普通市场。在“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带动下,蚕农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不少搬迁户通过参与蚕桑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上楼安居、下楼乐业”。
 
 
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农艺师 吴兴美:今年秋季一共喂了两批,成绩都非常好,秋茧质量整体比春季有所下降,是因为连阴雨造成的,平均见蛹率在85%左右。两批总共收了有一万八千斤茧子,我们鲜茧收购以后就进行制种,茧壳子最后就加工成蚕丝被。
据了解,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共发展了1500亩蚕桑产业园,是汉阴重要的蚕桑产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建成21处标准化养蚕室、1处制种厂,同时推行工厂化多批次连续循环养蚕,带动社区群众致富增收。
 
 
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 蔡清:今年全面养蚕685张,这批秋蚕养了87张。为了更好的将蚕桑产业延链强链,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研学的基础,我们将中小学生作为目标客体,带领他们观看、体验科普蚕桑知识。由于养蚕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现在养蚕都是老年人,我们为了将社区的年轻人融入产业链当中,我们接下来将做桑叶、桑枝、文创产品开发,重点打造农商融合的思路。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