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南充蓬安县:小僵蚕“破路”大市场 扩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南充蓬安县:小僵蚕“破路”大市场 扩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川观新闻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08-20   |  阅读次数:24次

8月18日,暑气未消,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蚕桑基地,成片桑园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基地的智能化温控蚕房内,蚕农们掀起蚕簸,正忙着检查僵蚕生长情况。

什么是僵蚕?

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站僵蚕是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后僵化死亡形成的干燥虫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平常看到的桑蚕不一样,蚕簸上的桑蚕覆盖着一层白霜。“我们看到的就是已经接种了白僵菌的蚕,再养六至八天,等蚕自然僵化死亡,就会形成白僵蚕。”毛业炀说。

晒僵蚕。受访人供图

区别于传统桑蚕,作为中药材,僵蚕对养殖技术的要求更高。养殖大户王德实介绍,通过引入小蚕共育、智能化温湿度调控等省力化技术以及科学接种菌种,可全年滚动化养殖,并将僵化率稳定在98%左右。

如今,王德实的桑园全年养殖30多批僵蚕,每批50多张蚕种,每张稳定产僵蚕18公斤。“去年,我们养了大约1100张蚕种,收获的僵蚕产量约20吨,产值超300万元。”王德实说,当前白僵蚕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叠加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收益,他的桑园全年总产值能突破500万元。

蚕农正在检查需要接入白僵菌的桑蚕

蓬安的蚕桑产业有着深厚的基础,但传统养蚕方式暴露出的产值低、效益不高问题也一直存在。自2022年起,蓬安开始尝试引入僵蚕养殖,开启了新型养殖模式。三年多来,当地僵蚕产业带动村闲散劳动力就业近百人,村民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

“我们不仅要培育僵蚕大市场,还要依托企业、合作社在当地发展僵蚕产业,扩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毛业炀说,同时蓬安还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蚕桑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桑蚕产业链综合效益,实现蚕农持续增收。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