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资阳乐至县:桑芽变“金芽” 编织茶叶致富路
 

四川资阳乐至县:桑芽变“金芽” 编织茶叶致富路

来源:四川新闻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03-21   |  阅读次数:76次

春日的资阳市乐至县高寺镇梨子湾村,成片的桑园绿意盎然,嫩绿的桑芽随风轻摆。村民张大姐提着竹篮穿梭其中,手指翻飞间,一捧捧鲜嫩的桑芽被收入篮中。“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采桑芽卖一天能挣几百块,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一幕,正是梨子湾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秦青松带领村民发展桑芽茶产业的生动缩影。

从“养蚕村”到“茶香村”转变

梨子湾村曾是乐至县传统的蚕桑大村,2012年成立的蚕桑合作社因产品单一、销路不畅而陷入发展困境。秦青松回忆:“那时候,村民守着几百亩桑树,却只能靠养蚕和卖桑果勉强维持,收入微薄。”转折发生在2019年,秦青松带着“不甘心”的劲头,到攀枝花、眉山、南充等地学习桑产业技术,回村后,秦青松带领村民试种白玉王桑果树,将目光锁定在桑芽茶上。

为了使桑叶茶制作效率更高,梨子湾村引进了一套全流程制茶智能设备。从萎凋、杀青到揉捻、理条、烘焙,每一道工序秦青松都亲自把关。“揉捻的成色和火候是关键,我们摸索了整整三年,硬是把制茶手艺摸得门儿清。”

 

秦青松制作桑芽茶

如今,梨子湾村已形成“当天采摘、8小时成茶”的高效生产线,桑芽茶品质稳定,每斤售价达800元,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

“绿叶”变“金叶”的致富密码

“桑芽茶不仅口感清爽,还能降血糖、减脂,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秦青松掰着指头算账:2024年,村集体收购合作社后,桑园扩至700余亩。考虑到养蚕和桑果,预计首批桑芽有2000斤,可制作成品桑芽茶200余斤,产值超16万元。此外,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流转”模式盘活资源,坡地年租金300元/亩、平土500元/亩,并常年雇佣附近村民,去年仅工资支出就达9万元。

为拓宽销路,秦青松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政府助农展销会打开线下市场,销售额超20万元;另一方面,他培养“90后”退役军人邓涛运营抖音账号,用短视频展现茶园风光和制茶工艺。 

桑园里“长”出乡村振兴新链条

“村里正探索桑芽茶与桑果酒等产品的联动开发,同时在桑树下套种中药材,把桑园变成‘立体经济田’。”秦青松透露,要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桑产品种植加工,毕竟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一片桑叶,泡出乡村振兴的“好味道”!从传统蚕桑到绿色茶业,梨子湾村正以一片桑叶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崭新未来。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