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蚕茧丰收的季节,在黔江区石会镇蚕茧收购站,呈现出一派热闹而忙碌的景象,小小的“白茧子”成为蚕农们发家致富的“金疙瘩”。
近日,记者在石会镇蚕茧收购站看见,站内停满了装满蚕茧的小货车,前来售卖蚕茧的蚕农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着卸货、称重、验收、开票、装车,现场一派热闹繁忙景象,蚕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养蚕大户 庞友太
今年正秋我们共育了90张蚕子,收入了8100多块钱,然后养了10张大蚕,两项共收入3万多块钱。接下来晚秋蚕我将扩大规模,争取多收入一点。
蚕桑产业是绿色产业,种桑养蚕生产周期短,可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获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石会镇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蚕茧站站长 何承海
石会镇正秋养蚕800多张,收茧600多担,实现产值150万元左右。整个石会镇全年养蚕大概3500多张,产茧大概在2600担,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