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深化知识产权赋能非遗文化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进一步培优法治营商环境,新都法院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三河街道,在“天府锦门·时尚丝路”联合举办“加强蜀绣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中的知产保护”主题活动,蜀锦蜀绣领域1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沉浸感受蜀锦蜀绣的美
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
活动第一站,带领蜀锦蜀绣领域10余家企业代表前往新都“锦门”,参观四川丝绸博物馆,走访蜀绣大师工作室。让企业代表在了解蜀锦蜀绣历史、观赏蜀锦蜀绣灵动中,拉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感受那一针一线间蕴含的东方智慧和传统文化魅力,寻得有益于企业保护蜀锦蜀绣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之路。
新都“锦门”,位于成都北大门三河街道境内,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川蜀商贸交易的源头,也是进入“花重锦官城”天府蜀都的第一门。
以案释法座谈交流
活动第二站,新都法院邀请西南石油大学崔金星教授为企业代表专题授课。课程围绕如何加强蜀绣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中的知产保护,以典型案例为切入,从侵权类型、侵权行为、维权意识、维权方式等方面展开交流。
与会企业表示结合自身创作特点、经营模式踊跃发言,就强化司法保障、加强法治宣传等提出意见建议,法院、市场监管局、三河街道参会人员认真答疑解惑,并形成联动协作,助力知产保护共识。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蜀绣,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川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类,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
蜀绣绣法灵活,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体现绣物的光、色、形,如鲤鱼的灵动、熊猫的憨态、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等。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断升级,文旅融合、国潮转化,让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呈现新气象。在此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知产力赋能绽放非遗文化新质生产力。
接下来,新都法院将立足区域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联动协作、强化知产保护,通过组织庭审观摩、多形式法治宣传等方式,为新都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