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省宁南县推广桑枝食用菌种植助农增收 废弃桑枝变“金枝”
 

四川省宁南县推广桑枝食用菌种植助农增收 废弃桑枝变“金枝”

来源:凉山日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4-01-24   |  阅读次数:269次

       蚕桑是四川省宁南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30万亩优质桑园,每年约产出30万吨桑枝。为了有效解决桑枝废弃问题,宁南县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500亩的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于2022年建成投产,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机制,全县大力推广桑枝食用菌种植,使曾经废弃的“桑枝”摇身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金枝”。

       阿打呷日是六铁镇养蚕大户,家中蚕房有400多平方米,农忙时养蚕,农闲时蚕房就闲置了。听说县农业农村局在大力推广桑枝食用菌种植,免费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菌包进行试种的消息后,阿打呷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领取了9000包菌包,在自家的蚕房进行种植。他说:“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技术问题,随着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的技术人员三天两头地上门指导,我的顾虑也逐渐消除了。菌包领回家7天,一个个饱满的菌包上就长出了黄澄澄的榆黄蘑。目前第一批已经有6000多元的收入,收益还是可以。”

       阿打呷日所说的“菌包”,就来自宁南县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

      宁南县有2.5万户共10.2万名蚕农,全县养蚕房约250万平方米,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是蚕桑养殖的空档期。2022年底,宁南县农业农村局为40户种植户免费提供36万个菌包,以鼓励蚕农利用空档期种植食用菌,有效解决了劳动力闲置和生产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桑枝食用菌的回收,有效消除种植户的生产顾虑。没有了后顾之忧,种植户的信心更足了。

家住松新镇南苑社区的移民王作顺也利用闲置的搬迁安置房开始了榆黄蘑的试种,他告诉记者:“我种了6204个菌包,现在收获了700多公斤,收入2800多元。菌包是免费的,种植架也是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投入不多,增收不少。”

       在松新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像王作顺这样发展桑枝食用菌的种植户还有22家。

      农户试种的成功走出了大规模种植的第一步。据统计,宁南县一户普通蚕农家里约有100平方米的蚕房,配备有齐全的蚕台和升温补湿设备。按照每平方米放置40至50个菌包计算,一户蚕农至少能种植8000个菌包,一个冬季就能产出1.5万斤鲜菌,企业统一回收后,至少能增加3万元收入。通过建立稳固的“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望带动2.5万户蚕农和5000余户移民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实现桑枝的有效利用,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