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贵州凤冈:蚕桑产业田间有“耳目”,终端有“大脑”
 

贵州凤冈:蚕桑产业田间有“耳目”,终端有“大脑”

来源:贵州日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4-01-15   |  阅读次数:277次

“这些智能设备仪器能及时监测桑树病虫害,降低人工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近日,提及病虫害防治,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黄荆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德江 不停地竖起大拇指。

万德江表示,在田间地头安装智能孢子捕捉器、虫情测报灯、桑树病虫远程监控等设备仪器,开始村民们并不理解,认为搞的是“花活路”。但当设备运行后,大家都对实实在在的效果称赞不已。

 

在凤冈县,像黄荆村桑园一样安装智能设备仪器的,还有土溪镇石坝村、永和镇永华社区等地。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对凤冈县蚕桑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帮扶,通过购买、安装、建设桑树病虫害监测预报监测点、大蚕房监测点、小蚕房监测点、系统终端等,让工作人员及农户不用到实地,也能了解相关实况。

 

如今,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可通过系统终端随时查看各监测点的桑树病虫害发育、发生情况,了解大小蚕房内温湿度及不良气体情况,进行远程指导。此外,种桑养蚕人员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登录“凤冈智慧蚕桑”,了解相关信息、开展远程咨询。

 

田间有“耳目”,终端有“大脑”。“以前养蚕全靠自己摸索,有什么不懂的只能到处询问。现在有了这些智能仪器设备,我们能够直接登录‘凤冈智慧蚕桑’向专家提问,就能够得到回复。”凤冈县养蚕农户张大爷说。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