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凉山蚕桑走上“新丝路”
 

四川凉山蚕桑走上“新丝路”

来源:凉山日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12-18   |  阅读次数:121次

种桑养蚕促增收

12月3日至9日,四川省凉山州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在四川省蚕丝学校举行。

本次培训采取课堂集中授课与现场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重点对优良桑蚕品种繁育、桑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粮桑间作套种、养蚕机械化等内容开展培训。

理论课程结束后,还组织学员前往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等蚕业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及优秀茧丝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

创新模式 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枚小小的蚕茧,一片小小的桑叶,富裕了一方百姓,更串联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图景。近年来,凉山蚕桑产业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丝路”。

2022年,凉山州桑园面积达49万亩,主要分布在9个县(市)、81个乡镇、369个村,有8.3万户农户、45万人从事蚕桑产业,基地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二;蚕种生产量101万张,占全省总产量的75%,位居四川省第一;蚕茧产量54.65万担,占全省总产量的32.6%,位居四川省第二;桑葚产量13.6万吨,占四川省总产量的52.3%,位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1380吨,其中6A级顶级生丝占全国总产量的50%,位居全国第一;全行业综合产值达54.68亿元。

今年9月,凉山州蚕桑产业“头脑风暴”研讨会在德昌县召开。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们齐聚德昌,为凉山州蚕桑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10月26日,2023年川滇蚕区蚕业经济协作第三次会议在普格县召开。今年,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和养蚕环境受污染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区域协调机制内各县(市)坚定蚕业发展信心不动摇,狠抓科技兴蚕措施落实,取得了产业基础稳固、桑葚产销两旺、茧丝稳中有增、蚕农大幅增收的好成绩。茧丝行情持续高位运行,茧丝价格走势强劲,这为川滇蚕区建设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带来更大机遇。

蚕桑是凉山州“6+8”主推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出产的茧丝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凉山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在基地和园区建设、主体培育、品牌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蚕桑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设施相对落后、劳动力短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困难、机械化程度低、企业抗风险能力低、原料紧缺、精深加工不足、技术措施贯彻不到位等。专家们建议,充分利用凉山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与质量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打造一批新型的研发机构,柔性引进人才,依托企业已经建立的专家工作站,用好国家科技特派团、创新团队等智力资源,不断破解蚕桑产业面临的困境。

蚕茧获丰收。

打造特色品牌 增强竞争优势

“自动升降蚕台、加湿机、桑叶切割机、小蚕共育室空调,这些设备只要有可靠供电就可以高效运行。”说起智能化养蚕设备,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养蚕大户王作海高兴得合不拢嘴。在传统模式下,养30张的蚕需要请11个人帮忙,现在用上新设备只需4个人,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率。

走进德昌县德州街道的农业产业园区,宽阔敞亮的蚕丝被生产车间映入眼帘。德昌县源泰茧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们紧锣密鼓地作业,选茧、抽丝、煮丝、清洗、晒丝、拉伸、翻被、制被一气呵成。在工人娴熟的技艺下,一床手感顺滑、柔软无比的蚕丝胎被就呈现在大家眼前。2022年6月,公司成立蚕丝被厂生产蚕丝胎被,并注册产品商标“凤舞螺髻”。科学、环保的生产车间一改传统私人作坊效率低、标准低的缺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方式深度融合,生产出高品质且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打造属于德昌的蚕丝制品名片。

从传统养蚕到智能化养蚕,从单一结构到多元延伸……凉山州围绕蚕桑构建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丝路”。长长的蚕丝犹如凉山蚕桑产业的漫漫发展路,在困境中不断突破,在挫折中不断延伸。

多年来,凉山持续加大蚕业投入,2022年,整合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和后续产业扶持等资金8800多万元,集中用于优质蚕桑基地、养蚕设施、桑园作业道路和灌溉渠系、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及新型养蚕大棚建设,夯实了产业基础,改善了养蚕条件,促进了产业发展。全州新建桑园1.47万亩,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8万亩,全州桑园面积恢复至49.04万亩。

全产业链发展 传统蚕桑走出“新丝路”

近年来,全国各地蚕桑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凉山如何在竞争中凸显优势?

凉山州给出的答案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围绕“蚕桑+”做文章,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宁南县晚秋茧收购工作于日前圆满收官。全县晚秋订种同比增加40%,产茧量增长60%,蚕农售茧收入增长高达75%,蚕农们将白花花的蚕茧换成了“真金白银”。

在拓展延伸蚕桑产业链中,宁南也有自己的新思路。宁南县打造了全省唯一的省级五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蚕桑文创产业产值突破8600万元,还适应市场需要,推出了蚕丝被、桑叶茶、真丝制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目前,位于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的金桑庄园的丝绸文创产品种类多样,包含丝绸制成的彝绣、丝巾、收纳盒、手提袋、笔记本等。通过这些“小物件”传递蚕桑文化的魅力。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废桑枝生出菌菇、蚕桑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从一片叶到一根丝再到全产业链条,凉山州蚕桑产业正朝着全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

展望未来,2026年,凉山桑园面积将达到51.56万亩,生产蚕种100万张、蚕茧57万担、桑葚17万吨、生丝1800吨,蚕桑茧丝综合产值达到68亿元。凉山,将着力构建以茧丝生产加工为主体,桑果、桑枝、桑叶、蚕蛹、蚕砂等开发利用为补充的新型蚕业体系;着力推进“一区两园三带四基地”建设,依托蚕桑园区和产业基地,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蚕宝,万亩桑田,为凉山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