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广西农投集团:标准化种桑养蚕 走出致富新“丝路”
 

广西农投集团:标准化种桑养蚕 走出致富新“丝路”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06-09   |  阅读次数:282次

      从养不活、养不好,到收入节节高,一个“统一蚕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的新型标准化养蚕模式,正在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利器。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西农投集团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统一蚕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积极探索蚕桑产业标准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传统产业“破茧再生”,鼓起农民“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立夏时节的忻城县六纳村,连片桑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秀益打开手机APP,自家约500平方自动化蚕房的监控画面清晰可见,自动化轨道正在全自动给蚕宝宝喂食;点开其他模块,蚕房内温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一览无余,动动手指还能远程控制各项参数。“不同生长时段,需要不同的温湿度、光照条件。”广西农投集团所属时宜公司总经理陈国民介绍,他们通过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套养蚕的技术指标和标准化流程,包含喂食桑量、生长环境所需各项指标等。蚕农参照标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蚕房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湿度,可大幅提高成功率和蚕茧质量。

       如今,时宜公司已建成百色、来宾、河池等多个示范园区,建有自动化小蚕共育中心5座,全力培育优质蚕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桑养蚕。截至2023年5月,时宜公司已经向蚕农发放了四批近一万张蚕,覆盖6个县72个村近4000户蚕农,养蚕农户户均年增收达15000元以上。

       今年5月起,农投时宜公司陆续在百色、河池等地建设蚕茧收储中心、茧丝集散交易中心,通过将分选、工艺实验等流程前置,为下游缫丝企业提供精确的工艺指标和质量评判,着力解决传统桑蚕交易市场杂乱、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一根桑蚕丝,一条致富路。从一片桑叶到“蚕桑+”,广西农投集团紧盯薄弱环节多向发力,正循着构建蚕桑全产业链的路径,努力铺就种桑养蚕新“丝路”,实现“一桑一蚕富裕一方百姓”的愿景。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