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促进广南农业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促进广南农业经济发展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2-15   |  阅读次数:951次

2008年广南县种桑养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县乡农业部门及易霖茧丝绸经营有限公司的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1000亩的种植目标。2008年新植1647亩,占计划任务1000亩的164.7%。其中:八宝镇完成新植面积265.3亩,占任务数500亩的53%;莲城镇完成新植面积817.3亩,占任务数200亩的407%;旧莫乡完成新植面积541.9亩,占任务数300亩的181%;董堡完成新植面积22.8亩。分布在上述4个乡(镇)、8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792户农户种桑,实际投产桑园265亩。今年,养蚕247.5张,产茧6893.3公斤,平均单张产鲜茧28公斤,最高单产58.6公斤,总产值130972.7元,每公斤蚕茧平均单价19元,收入4000元以上的有4户,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见效益,桑农就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为完成2009年蚕桑生产任务,做到计划早下达,任务早明确,人员早就位,于2008年9月农业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分赴莲城、旧莫、八宝、南屏、董堡、杨柳井六个项目区乡镇,配合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农技站,深入村组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进村入户落实面积并造册登记,到现在为止已落实桑园面积3316亩。

广南县2008年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经验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经济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广南县茧丝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综合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自愿”的实施组织原则,整合各级各部门人力、物力资源,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抓好蚕桑产业发展。

二、动真格、走出去、开眼界、促发展。为了做强做大蚕桑产业,用新的理论、观点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2008年农业局组织项目乡镇的分管领导、农技站长、村支书、主任、副主任以及自然村干部到陆良县考察学习,看到了陆良县万亩连片高产桑园、到蚕农家中及丝绸厂实地参观,学习交流,真正领悟了发展蚕桑的希望所在。并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农户到本县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参观学习。通过走出去,看外面的发展,找出差距,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和更新了观念,促进了发展。

三、树典型、促发展。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户和重点户,这些种桑养蚕专业户和重点户为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四、加强培训、宣传力度,确保服务到位。为做好桑园中耕管理、养蚕技术指导工作,今年4月22日公司在我县举办种桑养蚕培训班,对县、乡、村三级技术指导员和重点农户进行了培训。各乡农技站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源,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每村选择2-3户农户做好现场指导,确保蚕农受训率达100%。

五、制定政策,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今年累计整合低温冻害农作物补助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141190元,按每亩100元用于全县已种植桑园中耕管理的肥料补助,各乡镇农技站根据实际栽种面积,按照补助标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后,组织化肥供应到地块,杜绝蚕桑专用化肥应用到其他农作物的现象发生。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