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给我的一个感受是,国家正在支持我们传统企业更新换代,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员工,更要担起责任……” 3月24日上午,在南充市高坪区六合丝厂纺织车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纺织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丽正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一旁仔细聆听记录的是她的工友。这是王丽返岗后的第二场宣讲会,作为南充市六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名企业工人代表,她自豪于“做好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员”的责任,积极向大家讲述参会时的所见所闻,当好桥梁,将全国两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地传达,回应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先进理论知识鼓舞大家的干劲。 “我希望通过宣讲,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鼓舞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涌现更多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贡献产业工人的力量。”王丽说。返乡几日,在做好宣讲的同时,王丽更感肩上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从一根根生丝到变成真丝面料成品,需要经过络丝、并丝、倍捻、整经、织造诸多工序,最传统当然是一道道手工操作。现在,有梭织机变剑杆织机,我们车间正在逐步加速设备机械化、智能化的改造,这对工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王丽说。“你来看,我们调整这里,改变经纬线的粗细、密度,现在,同样一台机器制造出来的真丝面料是不是就更加轻薄、飘逸了?”宣讲结束,王丽又向车间质检员吴庆传授起了修改机器设置、提升产品品质的技巧。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王丽说,如何将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与企业生产有效结合,她正找准定位、身体力行。“今年我们六合的生产产量目标任务是200万米真丝面料,预计总产值要突破1个亿。目前,生产产量达到了30万米,距离目标尚有距离。” 为此,她正在谋划,进一步聚焦人才队伍壮大、加快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成品制造方向发展,同时深度挖掘本地丝绸文化,加强“百年六合”品牌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世界丝绸源点”“中国绸都”品牌价值,为传统丝纺产业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