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的蚕房基地,一块块方格簇结满了鸽子蛋般大小的蚕茧,经过22天的培育,村民养殖的首批蚕虫已经结茧,村民们忙着将白白胖胖的蚕茧采摘下来,交付给公司收购。村民徐老仰一边忙着采摘一边笑着说:“用新技术养出来的蚕,就是不一样,结出的茧又白又大,相信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正在蚕房里指导村民对采摘的蚕茧进行分类的贵州亮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谢明介绍:“今天上门收购蚕茧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解决销路问题,让他们能够增收致富,这批蚕茧质量非常好,收购的价格达到了每公斤50元。”种桑养蚕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从蚕苗到上架吐丝只需18天左右便可出售。剑河县有一定的种桑养蚕基础,但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开始,剑河县进一步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了从蚕种选择、技术支持到上门回收,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我们首批蚕茧的产量很好,见到产业出效益,农户们也充满干劲,下一步,我们村打算再扩大规模,让种桑养蚕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巫库村党支部书记李光荣说。据了解,巫库村首批养蚕数量共计三张(一张蚕有两万八千枚蚕卵),得益于技术员全程技术指导,巫库村的蚕茧质量好且产量高,达到一级品的标准,这季蚕茧产量为200斤左右。一边是忙着生产的蚕房,另一边现代化的桑蚕标准厂房正在拔地而起。目前,剑河县智能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项目建成后,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会推动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做大做强全产业链。近年来,剑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剑河县已发展桑树种植面积4600多亩,下一步将提前谋划养蚕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种桑养蚕产业发展需求,保障桑蚕产业有序推进。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