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那山那水那坡美 蚕织锦绣百业香 | 壮美答卷·百色
 

那山那水那坡美 蚕织锦绣百业香 | 壮美答卷·百色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2-09-26   |  阅读次数:229次

       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蚕桑产业已成为重要民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蚕茧、生丝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5%和35%,为促进广西农业增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不只拥有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这个名号,近年来,还利用一株桑树和一根蚕丝作引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产业振兴答卷。

      这地方是哪儿呢?那就是那山那水——那坡美!

      你见过蚕宝宝的一生吗?

      短短二十秒,看完我的一生。怎么?意犹未尽?那听我细细道来。

      乘着“东桑西移”的东风,2006年左右,我就和我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广西百色那坡县。很快,我爱上了第二故乡。毕竟在我老家长江中下游地区,我们蚕宝宝一年只能养4批左右。而在广西,高温湿润的气候十分适合桑树的生长,一年10个月都能养蚕。在那坡,最多时候更是可以养到12批哦。

  蚕蛾交尾 产卵——蚕种场

      他叫赵金波,70后,山东人,科班出身,拥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凭着对行业发展的高度敏锐,2020年12月,他和团队果断把这家蚕种生产公司开在了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

       百色市华农瑞泽蚕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金波:因为今年我们主要是培训工人为主,我们是计划三年要达到这个生产的峰值,计划年生产杂交种50万张,原种1万张,产值能到3500万(元)左右。

        从小小的蚁蚕孵化出来的那一刻起,蚕农们也迎来了忙碌的时节。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经》

       2500多年前《诗经》描绘的这幅采桑养蚕画卷,如今正在那坡县生动地延续着。在那乐村的小蚕共育室,53岁的杨金鲜正在熟练地处理桑叶。这是那乐村的第一个小蚕共育室,建于2011年。

       那坡县金鲜养蚕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杨金鲜:2010年那时候,小蚕共育室很少嘛,凌晨3点多钟我们都起床去要小蚕了,然后去到的话,他都发完了,我们又哎呀又浪费一批叶子了,现在在农户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就,哎呀我们自己养自己建一个呗。

  1龄 2龄 3龄——小蚕共育室

       蚕从出生到化蛹需25天左右,每3到4天为一龄。小蚕共育室的任务,就是将最娇弱的蚕宝宝从1龄培育到3龄,再分发给农户单独饲养。与养大蚕相比,养小蚕要付出更多心血。

       在杨金鲜身上,有着那坡人典型的不服输。2016年在扩建蚕房时,她不慎受伤导致三级残疾。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低落,但想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她又振作了起来。

      那坡县金鲜养蚕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杨金鲜:到了年底,我说,唷,既然我都得伤了,我就把它搞好,我又从我又把它建起来。

      敢闯敢拼的,当然不只杨金鲜一个。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下,那乐村主动融入那坡县边关丝路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起了共有2086亩的那坡县那乐蚕桑综合示范园,并通过了自治区级农业核心示范区验收。

      截至2022年9月,那坡县那乐蚕桑综合示范园年饲养大蚕5000多张,销售鲜茧38万斤,销售收入达900万元,3万元以上的户均养蚕收入,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村民岑光荣:这几年养蚕蛮可以,个个都装修好(房子),然后都买车。

       通过科学种桑技术、小蚕共育技术、建设标准化集中大蚕房等新技术的加持,那坡县产出的原料茧质量不断提高,早已能满足企业缫制5A~6A高品位生丝的需求。不仅如此,下游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农彩英:数码印花这个项目已经正在实施建设了,到年底呢,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个数码喷印的这么一个项目,到时候我们就会在那坡完成我们这个茧丝绸深加工的一个产业链。

      如果说桑蚕编织出了那坡人的锦绣未来,那百香果的甜蜜就是锦上添花。这里是德隆乡村集体经济黄金百香果示范产业园,由德旺、那造、三章三个村抱团联合经营,占地200亩,今年7月底第一批果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往深圳广州等地销售了约14万斤,收入150万左右。不仅枝头上的第二批果在酝酿中,德隆乡下一步扩大园区的规划也在酝酿中。

      那坡县德隆乡党委书记黄春妹:辐射到各个村,周边群众可以就不用去到外面务工也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有收入。

      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绿领人才+脱贫群众的模式,这些示范园既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群众增收。在坡荷乡这个由12个村共同经营的百香果示范园的加持下,中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黑衣壮特色文化产业村。

       那坡县坡荷乡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永胜:现在环境好了,大家相处更加融洽了。

       产业兴旺人兴旺。十八大以来,那坡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重点打造桑蚕、花椒、坚果、畜牧养殖、油茶种植、八角茴油、商品林、中草药八大产业带。如今,建成的2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和5个县级产业园 ,使产业覆盖率达到96.3%。百业百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那坡县委副书记骆丽熙:截止今年8月,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增长率74.75%,下一步,我们那坡将坚持全力狠抓农业稳定增长,持续做大做强八大产业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