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小蚕七成收”。时下正值春蚕养殖时期,我县各乡镇小蚕共育工作扎实开展,为今年春蚕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在鹿寨镇龙田村村民刘家春的小蚕共育示范点看到,幼蚕密密麻麻地匍匐在蚕匾里,工人们忙着将采摘好的桑叶卸货、倒出、切碎、喂食等,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刘家春从1987年开始种桑养蚕,有30多年种养经验的他是鹿寨镇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据他介绍,自己目前共种植了40多亩桑园,主要发展小蚕共育产业,通过建立小蚕共育示范点集中培育一龄、二龄、三龄蚕。
鹿寨镇小蚕共育示范点负责人 刘家春:
我的小蚕共育室一年下来育有9批10000多张小蚕,繁育出来的“蚕宝宝”除了满足鹿寨镇周边养殖户的需求外,还销售到四排镇、寨沙镇等地,一年下来纯收入有30多万元。
小蚕共育不仅给刘家春带来可观的收入,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途径。刘家春介绍,他常年雇有十几个工人帮忙采摘桑叶、喂食小蚕等,让许多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林爱琼就是其中一员,因为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她来到刘家春的小蚕共育示范点务工,工种简单、工期固定、收入稳定,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鹿寨镇龙田村村民 林爱琼:
在这里打工一批蚕有1200元的工钱,一年的收入也有一万多元钱。
而在我县桑蚕重镇黄冕镇盘龙村的建勇家庭农场内,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潘建勇正在为发放小蚕做最后的准备。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接到周边村屯300多户蚕农的订单,从本月16日下午开始陆续发放小蚕。
黄冕镇盘龙村村民 潘建勇:
在我们这里领小蚕回去,提前做好消毒,摘点嫩叶子喂食,它们睡觉整齐一点,护理2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卖蚕茧了。
共育小蚕发育整齐、起眠齐一,发病率低,质量有保障,每一季蚕可为农户减少8至10天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养蚕的成活率,又降低了养蚕成本,大大促进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黄冕镇盘龙村党总支部书记 覃著威:
对于蚕农来说,自己育小蚕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现在我们有了小蚕共育的场所,蚕农就比较喜欢来要小蚕回去养。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桑蚕产业“短、平、快”的优势,在桑蚕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引导建立小蚕共育示范点,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提高“蚕苗”质量,促进大蚕丰产。同时,积极开展蚕桑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实施桑蚕多元化开发与研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指导,不断促进全县桑蚕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赋能。
县桑蚕研究所副所长 唐妍:
目前,全县桑园面积18万亩左右,小蚕共育户共有23户,年可养蚕50万张以上,可产鲜茧2万吨左右,产值可达9亿多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