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百年丝韵 六合往事----探访百年丝企“南充六合丝厂”纪实
 

百年丝韵 六合往事----探访百年丝企“南充六合丝厂”纪实

来源:南充市茧丝绸协会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2-04-11   |  阅读次数:241次

 

幺妹幺妹快点长,

长大好进丝二厂;

伙食巴适工资高,

军官干部随便挑。


  年纪稍长的南充人都听过这首曾经火遍南充大街小巷的歌谣。长辫子、白大褂、白帽子、娇俏的脸蛋、自信的笑容,这是很多南充人对六合“丝妹”最美好的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很多南充人眼里,能够进六合丝厂(原南充丝二厂)工作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特别有“面子”。曾经的南充丝二厂,盛极一时,鼎盛时期职工多达近万人,设有亚洲最大的缫丝车间,由此让南充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缫丝工业中心。在传承和发扬南充丝绸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六合丝厂无疑激起了近百年来最为耀眼的那朵浪花。




  资料记载,南充六合丝厂由我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张澜先生于二十世纪初所创建,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时间最长的丝绸名企,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的“活化石”。早在1915年,六合丝厂生产的“金鹿鹤”牌生丝便远渡重洋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斩获金奖,书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缫丝工业的辉煌和荣光。2022年正值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带着对前辈先贤的缅怀和对百年六合的探索了解,前不久,在南充茧丝绸协会秘书长任光明先生(原六合集团办公室主任)的带领下,我有幸走进这个见证了南充丝绸发展与变迁的百年丝企。

  六合丝厂座落在南充城郊都京镇,隶属高坪区。都京是“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据任秘书长说,这块牌子是由现南充市茧丝绸协会会长李伟、德合丝绸厂董事长赵兴隆与2009年时任都京镇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进京申报,经过中国丝绸协会考核授予的称号。上世纪80年代,南充丝绸工业异军突起,这里几乎撑起了南充丝绸工业的半壁江山。驱车经嘉陵江大桥沿滨江路前行约5分钟,穿过一段200米左右长的遂洞就来到了都京镇。沿途一片连排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穿梭往来、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景象。任秘书长介绍说,为了迎接今年下半年在南充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和2022四川省国际文化旅游节,现在市、区两级政府正在这里着力共同打造丝绸特色小镇,并拟在六合丝厂原址原貌上斥资数亿元筹建六合丝博园。

  走进六合丝厂的大门,就看见右侧的小广场上威武壮观地矗立着一座呈“山”形创意的门洞牌坊,拱形门洞正上方呈两排镶嵌着“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十一个精美的白色大字,字体极具个性化和年代感,特别醒目,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曾经属于它的那段耀眼的历史。




  穿过门洞约二十米,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桑傲然耸立在眼前。树干粗壮挺拔,约三人合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张澜手植古桑,于1914年张澜先生亲手所植,堪称百年名桑。它的生长变化与六合丝厂的发展变迁同步同源,见证着六合丝厂的百年荣光,铭铸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任秘书长指着树下围石回忆着说,这里曾是丝厂工人们餐后闲暇时光的聚集地,工友们常在树下谈天说地、纳凉、玩扑克、下棋等,经常去晚了,竟没有一席之地。阳光自桑叶间的缝隙中洒下来,在树下散落成一道道斑驳的光影,有风吹过,枝叶晃动间,光影泛化出一层层五彩斑斓的光圈。透过这些随风而荡的光圈,我仿佛看到张澜先生一生执著工业兴国梦的顽强和坚守。




  走出宽广的树荫,目光就被眼前一座约两层楼高的石碑所吸引。迎面的碑壁上栩栩如生地雕刻着一头俏皮的小鹿,活灵活现地扭头观望着身后那曾经走过的脚印。这正是为了纪念六合丝厂的“金鹿鹤”牌蚕丝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所建的鹿鹤碑。曾经,丝厂的老工人们都会在石碑下指着小鹿对新来的每一位工友骄傲地讲述那段刻满赞誉和荣光的历史。




  沿着鹿鹤碑四周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厂房,我们依次走过茧库、煮茧车间、立缫车间、复摇车间、炼染车间等地。在煮茧车间的外面,有张罗箭将军为缫丝工送茧的黑白照片,一看就很有年代感。罗箭将军为我国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早年曾在六合丝厂当送茧工,后来当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少将。1996年,罗箭将军再次回到六合丝厂,仍然坚持要再为缫丝工送一次茧。站在罗箭将军的照片前,透过老旧的门窗和锈迹斑斑的护栏我依稀看到当年百机齐开、万人忙碌的场景,一个个身影、一祯祯画面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辉煌。




  沿着车间一直往里,跨过一个小广场后,就看到了由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丝绸源点”荣誉标志浮雕组件。雕塑立体生动地演示了原始手工缫丝织绸的形象过程。据任秘书长介绍,“丝绸源点”这个荣誉称号来之不易,是高坪区政府和六合丝绸企业、协会通过对南充丝绸文化的不断挖掘和探索,经过不懈努力,由中国丝绸协会命名的。作为南充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我们要明白它蕴含的特殊意义,这是一份荣光,同时也是一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再往里走,来到了一排两层楼的建筑楼下,这是当年六合丝厂的职工宿舍。任秘书长指着其中一个窗户说,这就是他当年在丝厂时一直住的这间宿舍。据介绍,任秘书长自1977年3月14日入职丝二厂以来,先后在蓬安徐家茧站、栽桑、养蚕、收茧、煮茧、缫丝、统计、人力资源、办公室等岗位任职。伫立在窗台前,看着那满目斑驳的漆痕,任秘书长感慨良多,这个宿舍承载了他数十年青春记忆。曾经,梦想的翅膀在这里启航;曾经,年少的轻狂在这里张扬;曾经,成熟的芳华在这里绽放。岁月的更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六合人,有的已经远离丝绸,而他,仍将坚守初心,逐最初的梦想而前行。




  沿着宿舍左侧向前,是一大片银杏林。这是众多六合人亲手所植,也是很多南充人金秋十月的周末黄金打卡地。金黄色的银杏叶高挂枝头,遮天蔽日,犹如在林子上空铺了一床黄澄澄的被子,煞是壮观。等到秋风一起,叶子纷纷扬扬,铺满厚厚一地,又犹如给林子铺了一床金黄色的毯子,走在上面,软软的,柔柔的,说不出的惬意,这也成了一道独特的六合风景。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织绸车间、自动缫丝车间和提花、炼染车间。在织绸三车间,我看到了宏伟盛大的织绸场面,8000多平米的车间内,数百上千台织机同时作业,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穿梭在织机间,忙碌而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任秘书长介绍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织机已经更新了好多代了,以前一人只能照看4台机器,还需要辅助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现在一个人可以管理8--10台机器。




  在自动缫丝车间,我体会到了成语“抽丝剥茧”的真实写照。原来一个茧全部由一根丝组成,好的茧丝虽细却极具韧性,不易扯断,完全展开有近800-1000米长度,最长的可达1300--1500米左右。茧丝全部抽完就露出了可爱的蚕蛹宝宝,不过这些蚕蛹在杀蛹阶段就已经完成了生命的升华(注:杀蛹是为了防止蛹咬断茧丝破茧成蝶)。8根肉眼难辨的茧丝通过缫丝机才凝成一根成品丝,单根茧丝的不均匀会造成成品丝的粗细不一。所以,上茧缫丝的时候尽量挑选大小均匀的茧子,这样缫的丝出来才匀称美观。




  最后,我们来到了厂区沿路铺着两根铁轨的“丝绸之路”。曾经,通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成品丝绸被装上小火车,就在这里沿着这两根铁轨直达嘉陵江码头,走水路被送往世界各地。上世纪各个年代,国、省领导人和丝绸巨贾们也是沿嘉陵江码头上岸通过这两根铁轨被小火车接入车间视察工作、洽谈业务。小小的两根铁轨,谱写了南充丝绸工业帝国的传奇神话,一路载着古老灿烂的东方丝绸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小火车终究有停步的时候,但历史的车轮从不曾停止,曾经无限荣光的南充丝二厂虽然已逐渐掩映在历史的洪流中,但它在南充丝绸工业的掘起和南充丝绸文化的弘扬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交通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两根铁轨或许不再启用,但透过铁轨上的斑斑锈迹,我依然看到那曾经属于它的繁华盛世和述说不尽的六合往事。


文章来源:南充故乡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左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