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重庆市关于全行业“团结互助 保护资源 共渡难关”的倡议书
 

重庆市关于全行业“团结互助 保护资源 共渡难关”的倡议书

来源:中国丝绸协会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1-10   |  阅读次数:830次

 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

关于全行业“团结互助 保护资源 共渡难关”的倡议书

茧丝绸行业会员单位: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震荡,很多人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其渗透力其实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影响到每一个人。受此影响,依赖外贸出口的我国生丝市场近日继续走低。蚕桑生产和丝绸加工、外贸出口企业处境困难,茧丝绸行业确实寒冬已至。然而如何“过冬”?“过冬”之后该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场巨大危机。

  一、危机带来的三大困难

  (一)原料市场低迷徘徊

  今年以来由于原料供应压力不大,丝绸对外依存度未根本改变,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丝绸业产权制度发生变化,数量较大的低质量茧和低品位丝,加上交易中呼声较高的诚信等原因,使得我国茧丝绸价格较低,而且长期在低位徘徊,近期更是持续下滑。

  企业在种种困难阴霾的笼罩下,为了微薄的利润要与一系列风险拼力抗争,甚至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不得不逐渐收缩业务,或减产、停产,甚至转型调整,产能萎缩,出口下降,原料和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二)企业在困难中缓行

  我国丝绸业的经营效益由于国际金融形势,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收益缩水,盈利能力下降。

  不少企业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利益”的权衡已逐渐被“生存”的需要所代替。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大幅度攀升、资金链断裂,使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蚕桑生产稳定发展有难度。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下,中西部地区生产规模快速扩张,涉及各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要在总量和布局上有效地适度控制已有难度。

  生产发展有“瓶颈”。近年的蚕茧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生产中也隐藏着很多技术风险。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区基地建设不规范、蚕种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茧价偏低,生产难以稳定。受茧丝供求基本面的影响,行情低迷,蚕茧收购价和饲养成本形成了一条“反比曲线”,成本高了,茧价反而低了。现在很多蚕茧产区的农民收入来源已多元化,种桑养蚕已不是他们唯一的增收项目。因此弃管弃养、毁损资源等问题就逐渐严重,而且涉及面广量大,将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也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隐患。

  (三)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

  国外需求可能进一步萎缩。由于目前国内外经贸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潜在的风险进一步积聚,国外市场需求潜伏着进一步萎缩的可能。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全球经济困难正在加深,美元贬值和国际粮价暴涨引发的全球通货膨胀,使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下滑,需求市场的萎缩面逐渐扩大,对依赖这些主销市场的中国丝绸出口的影响将日趋明显,尤其对美国丝绸服装等制成品的出口近年持续下降的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汇率对出口虽然影响较大,但致命的是国外市场的萎缩,目前对此尚无办法。

  对欧盟实施的 Reach(即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以及限制使用 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这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业内对此还较陌生),对我丝绸出口带来的影响也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需尽早研究并采取应对措施。

  印度是我国丝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丝类和坯绸需求量较大,但多年来,印度对其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一直怀有无奈而矛盾的复杂心理。自2003年以来,印曾先后对我国生丝和绸缎出口实行了反倾销。最近有报道,印度一些蚕业部门要求政府上调丝绸进口关税,加大打击丝绸走私力度,制订蚕茧最低保护价,并称以此来抵御中国丝绸产品对印度养蚕业的冲击。这虽还未成现实,但仍需关注。

  汇率走势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经济趋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日趋明显,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有可能变缓并逐步趋稳,今后汇率双向变动频率将逐步增强。这对相对单向变动来说,对企业业务经营又可能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甚至可能是个新的挑战。

  此外,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飙升,让欧盟一度成为中国出口企业的“避风港”。不过,现在也面临失守的危险。今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开始升值,无疑,中国丝绸对欧盟出口将与其它商品一样,受到欧元区经济减速和欧元贬值的冲击。

  上调出口退税率“能解近忧而难除远虑”。丝绸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这可降低一定的成本,缓解些生存压力,也有利于重振市场信心,但同时由于建立在人民币维持现有比价基础上和外商同样会要求我降价的可能原因,其影响作用可能难尽人意。仍难改变企业面临的多重困境,可能给行业带来产品升级、产业优化、结构调整等的作用。

  二、度难关要练好八大内功

  国际市场非人力所能左右,但是练好“内功”却是可以做到的。不管国际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坚持练好“内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上上之策。

  全行业要空前地团结起来,要充分地认识到:一只筷子,轻轻被折断。任何单打独斗、拆台内讧都于自己的事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抱团取暖过冬,共同度过难关。这是当前我们思想上必须树立的基本点。

  在思路上要适应三个转变:一是蚕桑布局全市将从全面发展向突出6-8个重点区县发展的转变;二是蚕桑从单一的丝蚕育发展向蚕桑综合开发转变;三是丝绸生产从以缫丝为主向绸、绢、印染、床上用品等高附加值转变。

  在行动上抓好八大重点工作:

  1、紧紧依托“四大工程”。一是从培育业主和大户着手深化“十百千万”工程;二是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的“高效生态”蚕业工程;三是开展有特色的“多批次滚动养蚕”;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项目。

  2、利用三个平台。一是行业协会牵头,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加快建设茧丝绸产品质押贷款中心,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缓解企业流通资金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与各级各类担保中心的有效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积极向各级级涉农部门要求对产业的政策支持,争取政府部门对“三农”的支持,争取各条渠道的项目资金对丝绸产业的支持。

  3、积极启动二项改革。一是积极参加蚕桑农业保险试点,解决蚕农养蚕的后顾之忧。2009年全市拟在重点区县启动蚕桑农业保险试点,对保费给予适当补贴;二是积极推动蚕桑土地流转,提倡大户和业主模式,提倡适度经营规模。

  4、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一是蚕农是蚕桑生产管理的最主要的环节,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蚕茧质量;二是企业要主动进行设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提高效益;三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做大做强品牌产品,提高丝绸产品附加值。

  5、推进蚕桑综合利用开发。通过鲜蛹开发、果桑开发、桑枝开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延长丝绸产业链,提高养蚕农户的收益。一是争取在“十百千万”框架下的政策支持,二是向市区县科委积极自我推荐报送项目。

  6、强化蚕种和鲜茧收购管理的自我意识。坚持市场准入,自觉接受执法检查。强化蚕种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蚕种质量和避免劣质蚕种坑农害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收购、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行为等不法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确保广大蚕农和收购主体利益,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7、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适应新的“蚕种管理办法”,认真按照修订后的《蚕种管理条例》生产、订购、发放蚕种;根据《重庆市茧丝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促成茧丝绸行业的科学发展;按照《多批次滚动养蚕标准》规程科学办事,推进多批次滚动养蚕的标准化建设。

  8、认真关注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考察和分析国际国内茧丝绸形势,积极努力开拓市场。

  协会倡议

  全市茧丝绸行业会员单位,要坚定信心,常言道:“逢贵莫赶,逢贱莫懒”,要在忧患中积极“缝制棉衣”应对这个“冬天”。要及时、主动抓住调整的机遇。危机,“危”中有“机”,要争取和创造条件,加快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从根本上和更高层面上去解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业也是这样。我国丝绸业要象一位丝绸企业家那样,以“即使当掉裤子也要更换新设备”的决心来进行结构调整。这是逼出来的,没有退路。虽然这也是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丝绸业更美好的明天。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