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文化
蚕业文化>>四川非遗亮相澳大利亚 展出蜀锦、漆器等多项重量级展品
 

四川非遗亮相澳大利亚 展出蜀锦、漆器等多项重量级展品

来源:封面新闻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2-01-25   |  阅读次数:314次

       二十八种蜀锦纹样争奇斗艳,揭密“诞生”过程的漆器组件,代表成都卓越水平的银花丝“套装”……一场展览以全新的展陈形式,将四川的非遗传统技艺精品在澳大利亚悉尼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诠释。1月24日,《艺起濯锦——来自熊猫故乡的技艺》非遗展在悉尼市中心凯瑟雷大街151号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到3月4日。

  


  

  展览分成“锦绣未央”“银丝为画”“竹木为器”“耀变生辉”“平面化影”五个板块,展出作品共108件,均系传承人的巅峰之作。据悉,该展览为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是2022年全年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展部省合作系列活动,也是疫情后四川非遗首次赴澳大利亚开展。


  四川非遗“组团”联谊海外

  重量级藏品亮相悉尼

  在本次展览中,蜀锦、蜀绣、漆器、银花丝、竹编成都非遗这“五朵金花”悉数亮相。除此之外,绵竹年画、邛陶也赋予了展览更多的色彩和内涵,羌族刺绣、彝族银饰等少数民族项目则为异国他乡的观众带去了四川非遗文化的多样性。

  


  

  多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机构)为了全力支持本次后疫情海外“首秀”,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汪国芳的黑底彩色金钱花纹样围裙缀满了最传统的纹案,已经是家族的传家宝;宋西平的黑底雕银丝光凤纹宝盝盒系同款作品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也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个成都漆器;许学明的分水油纸伞,特别的彩线工艺给新年带来了祥和祝福,刁娟的《淡烟水》堪称现代蜀绣的先锋作品,银丝为线勾勒出了大江大海……件件精品在现场引起观众的赞叹。

  

  

  绵竹年画

  根据策展人张晶明介绍,本次展品中最为特别的,是九张呈现了顶级漆器诞生过程的漆盘。疫情之前,非遗项目在春节时期的对外交流往往采用“传承人+传承项目”的形式,到国外当地表演、交流。疫情发生以来,传承人很难到现场,也成为了策展的一个难题。这九张漆盘将裱布、刷漆灰、雕漆、清抛光等几十道工序浓缩于其中,呈现了该项目最古老的技法之一“雕花填彩”。除此之外,张晶明说,还在现场准备了参展传承人的视频进行播放,弥补传承人无法到场的遗憾。

  


  

  张晶明介绍说,为了保障展览的万无一失,在策展的时候,她和团队不仅设计了展览的动线图、3D立体图、AR展示,甚至把展览的1:1的“地形图”都设计了出来,“长宽高都精确到1厘米。”考虑到安装问题,她们更是为每件展品制定了“安装手册”。

  据悉,为了让展品在长途跨洲轮船运输中更安全,从“选品”开始,有丰富非遗策展经验的张晶明,就选择了更精致、稳定、耐运输的展品,“一些大型的展品虽然也很精美,但是不适合长途运输,还好有‘高替’代替。”

  


  

  第一次尝试没有成都工作人员到场的展览

  希望引入更多海外优秀手工艺展览

  在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张晶明谈到了展览取名为“艺起濯锦”的原因:“一是成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代表性项目229个,其中蜀锦织造技艺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展览以‘锦’为名,用‘锦’开场;二是成都被称为‘锦官城’,意为来自成都的技艺。”

  


  

  本次展览以成都非遗的“五朵金花”作为代表,将“银、漆、绣、竹、锦”作为主要的展品,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精美的作品,同时融合四川其他的同类型或有代表性的非遗传统技艺项目进行策展。张晶明说,同时考虑到展览面向的是海外观众,对于中英文文字上面的运用进行了调整,做到“中文简练,英文准确详实”。

  


  

  成都漆艺

张晶明还透露,这次展览是第一次尝试在没有成都方工作人员到场情况下进行布展,也是希望能够以此为样本,尝试与更多的海外城市进行合作,以此促成更多的双边展览,特别是将海外更多优秀的手工艺展览引入到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