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警惕我国丝绸出口大起大落
 

警惕我国丝绸出口大起大落

来源:中国纺织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6-07-11   |  阅读次数:1045次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厂丝价格从每吨17万元涨到今年3月初破记录的每吨34.8万元,随后又回落到目前每吨22万元的水平;而今年真丝绸出口量下跌势头加剧,这种现象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的情况极其相似。

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丝绸产业迅速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丝绸出口及丝绸产业的发展始终呈上下起伏的周期性。暴涨酝酿暴跌丝绸的产业链条很长,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成品交易,整个过程需要两三年时间。由于丝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具有较长的滞后性,因而在行业上显现出更长的运作周期。

1994年我国在连续两年蚕丝产量和出口都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当年桑蚕丝产量达到8.78万吨,真丝商品出口达32.75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最好历史记录。在1994年出口大好形势和高茧价的刺激下,1995年蚕茧产量继续保持了高位,但出口下降造成需求锐减,形成了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至于蚕茧连续多年大幅度减产,丝绸出口也逐年下降。经过5年的调整,2005年真丝产品出口达到37.52亿美元新高,是近十年来少有的发展机遇。但去年下半年以来,茧丝价格暴涨暴跌,厂丝从17万元/吨涨到今年3月初破记录的34.8万元/吨,随后又回落到目前的22万元/吨左右的水平。短短的几个月内,丝价的高峰与低谷落差竟达一倍,其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已开始显露。

真丝绸出口下跌势头加剧

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4月,蚕丝类出口数量出现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56%;绸缎出口数量跌幅加大,同比下降20.59%;丝绸服装出口数量下降16.47%。由于各类商品的平均单价较去年同期仍有较大增长,因此,1~4月出口金额为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但增长幅度远低于过去两年。这反映出丝价暴涨所带来的效应,价格猛涨刺激了蚕桑生产,但压抑了国际市场需求。虽然3、4月份以来价格暴跌,但在行情未明朗前,出口企业和外商仍持观望态度。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和印度政府对我国真丝绸反倾销的初裁,对出口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今年春茧收购已全面展开,从初步情况看,增产是大势所趋。各地实际收购价格均高于国家指导价。如浙江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创同期历史新高;江苏南通收购价较去年同期高出33%。业界人士认为,如收购茧价过高,一旦丝价进一步回落,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将无法承受。采取措施避免大起大落当前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市场需求已出现衰退迹象,但蚕茧增产劲头仍然很足,这是值得关注的,但愿这不会是大起大落的预兆。当前的情况与过去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家茧丝办成立后,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加强;行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市场波动承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市场周期性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加强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创造一些条件来减少负面作用,以避免大起大落。

积极形成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关键。通过茧丝绸龙头企业,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运作机制,以经济合同形式把分散的个体蚕农组织起来,以增强应对市场竞争风浪的能力。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后,万亩桑园基地的逐步建成,将实现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法制建立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国家宏观调控尤为重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形成联合工作机制,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取得了实效,尤其是厂丝储备制度,去年效果显著。建议采取类似小麦收购的做法,事先公布蚕茧最低收购价,保障蚕农基本收益,以防止在市场低迷时农民毁桑。强化对国际丝绸市场的调研。目前丝绸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主要集中于国内产销信息。而我国丝绸产品70%~80%用于出口,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对我国丝绸产业至为重要。

建议行业协会加强这方面工作,定期提供对重要国外丝绸市场具有预测性的专题报告,以起引导作用。我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目前还仅限于国内交易,而日本的横滨商品交易所是目前惟一的国际生丝期货交易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应尽早在现有的丝绸交易市场基础上开展国际生丝交易,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主导地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