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绵阳盐亭:让蚕桑产业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绵阳盐亭:让蚕桑产业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来源:四川经济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6-10   |  阅读次数:391次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扩大蚕桑种植规模。”近年来,绵阳盐亭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转型,让蚕桑产业成为了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FZ10041139191_A439154.png

连片的桑树种植

日前,记者走进盐亭县黄甸镇利和村盛淼公司的标准化蚕房,只见村民范彩华和乡亲们正忙着帮公司摘桑叶、喂蚕宝,范彩华干得不亦乐乎,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这里养蚕可比在自己家里养蚕赚得多,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下来有近两万元,已经很满意了。”她说道。

FZ10041139191_A439155.png

村民正在喂蚕宝

发展蚕桑产业,不仅让本村村民能就近就地打工,更吸引了周围群众到产业园务工。五龙场镇的居民王显珍这几年和同伴都要到离家几公里的利和村帮忙采桑喂蚕,月入3000元。“每年都要过来摘叶子,老板要包接包送,一天要挣百多元钱,一年要挣一两万元钱,还要包一顿中午饭。”王显珍告诉记者。 

据了解,桑树作为经济林,经济效益高;作为生态林,生态效益好;作为增收林,公司发展空间更大、业主赚得更多。“今年春蚕我养了50张纸,预计收入在10万左右,加上今年行情比较好,我准备养夏蚕、秋蚕和晚秋,预计在200张左右,争取今年收入50-60万。”养蚕业主雷晓芹说道。“东赚钱,西赚钱,不如山沟栽桑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利和村通过“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已栽植优质桑树1000多亩,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更编织出产业转型、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美丽画卷。据了解,到明年利和村每年可饲养3000多张蚕纸,产值可达上千万,解决就业岗位200多个。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盐亭县许多乡村也像利和村一样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奔康的产业来抓,通过流转土地和资金入股等形式,进行规模化养蚕,使蚕桑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