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从农业新手到养蚕“虫司令”
 

从农业新手到养蚕“虫司令”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10-22   |  阅读次数:1151次

廖汝远原是财政所的一名普通职员,因改行到了农业局,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性质,让外行的他无所适从,对工作一筹莫展,但农业科技的奥妙还是让他大开了眼界,从此喜欢上了农业工作。刚开始,他对农业工作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同事开玩笑地称他为“废廖(料)”,他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发奋学习农业知识。

2001年,他采纳了同事的建议,从学种果入手,开始了学习农业科技之旅。他租下了2亩荒地建起了果园,种下了当时市场看好、易种植、管理较粗放的三月李,果园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看书、查资料和护理果园占据了他的整个工作之余。上班时间,他变成了老农艺师们的“尾巴”, 一有闲暇就钻研农业科技书籍。通过自学和向老农艺师和技术员请教,2003年他的“试验田”——三月李果园开始有了收成,尝到了种果的甜头的他对农业科技越发感兴趣,果园一下就扩大到了20亩,可遗憾的是,2006年因外地市场冲击,三月李价格大跌,发财梦破灭了。

正当他为改种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国家推行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他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开始着手收集相关种桑养蚕的书籍,还向领导请求自费随同考察组到外地考察学习养蚕经验。桂林之行可真是让他开阔了视野,还真是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亲眼目睹了那一条条小蚕虫神奇般成长。种桑养蚕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深深吸引了他,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桑蚕的决心。考察回来,他说干就干,于是他和当地农民一起在八桂乡八高村又租了5亩地,建起了桑园,养起了第一批蚕。从此他起早贪黑,与虫做伴,“唰唰”的蚕食声也代替了收音机声。但毕竟是第一次养蚕,经验不足,他伺养的第一批蚕虫个比别人的都瘦小,产出的蚕茧个小而黄,质量差、等级低,价格自然就低得多,人家的蚕茧每公斤卖24元,他的只卖14元,两张蚕种仅收蚕茧50公斤,卖了700元,扣除成本,他不但没有赚到钱,还倒贴1000元。一回生二回熟,经过第一次失败,他毅然二次参加了农业局举办的下一期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从头学起。经过14天的跟班学习,他学会“看蚕”、“摸蚕”、“听蚕”,掌握了种桑养蚕的一整套技术。2007年,自信让他将桑园发展到了10亩,这一年他一口气养了5批蚕,每批收茧200公斤以上,最高的一张蚕种能收茧40公斤,年养蚕收入近2万元。

近日,他打算将桑园扩建到20亩,而且正为桑苗到处奔波。看来,他这“虫司令”是越当越来劲了。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