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春日话茶桑 宜宾高县探索乡村振兴“新样本”
 

春日话茶桑 宜宾高县探索乡村振兴“新样本”

来源:四川在线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4-14   |  阅读次数:247次

宜宾市高县落润镇公益村种茶大户张世平正抢抓春季好时节,请了周边十几位村民帮忙采茶;同一时间,在十多公里以外的嘉乐镇人民村,养蚕大户周松正在对家里的10几亩桑园进行春管;茶山桑园里,趁着春光正好,不少游客走走停停,感受田园风光。

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在眼前。日前,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远景蓝图和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全县上下紧扣农业产业基础与特色,把茶叶、蚕桑列入探索发展的核心产业,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高县样本”。

夯实产业基础

跑出“加速度”

QQ截图20210414153800.jpg

张世平还记得五六年前家里种茶的情况,由于茶树品种老,茶园管理不规范,茶叶质量、产量急剧下降,收入并不高。这几年,随着高县蜀山茶海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他家的茶叶品种和技术都得到了更新,茶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种植茶叶9.5亩,全年每亩茶叶收入能有6-7千元,比六年前提升了三分之一。”

靠茶叶提升收入的不止张世平一家,还有示范区内近700户茶农。而处于“蜀南桑海·丝路小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周松,则靠着自己专业的小蚕共育经验,不仅一季能育种100张小纸,还靠着这门手艺在人民村的小蚕共育工厂当起了专家,一年也有十万元收入。

所处地域不同,发展的产业不同,但张世平和周松却有同样的感受:大家种茶栽桑的面积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六年时间里,高县的茶叶和蚕桑产业实现稳步提升,茶叶面积净增12万亩,蚕桑面积净增5万亩;目前,全县茶叶、蚕桑产值均居全省第二,2020年蚕桑实现综合产值36.5亿元;茶叶产量2.7万吨,综合产值70.05亿元。

变化大,原因在推广力度大。据高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种茶栽桑上,当地大力实现整村推进,并以补缺方式消灭“空白地”“撂荒地”,并对优良桑树和茶树品种进行推广;同时,推进茶、桑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先后投入5300万元建设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投入4200万元建设以陈垇村、两河村等贫困村为核心的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等。

人才技术加持

注入创新活力

QQ截图20210414153815.jpg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技术加持也给茶叶、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对于高县茶叶龙头企业峰顶寺茶业公司负责人李鑫而言,茶叶规模的不断提升,给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峰顶寺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进行茶树新品种选育、茶叶加工开发,绿色加工、绿色管理等理念也在不断引入,并成为“全省精制川茶良繁基地”“宜宾市茶树精品工作技术研究中心”。

“我们的新技术、新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茶农。”李鑫介绍,为提升创新能力,高县与四川茶叶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建立了茶叶专家工作站,对当地的茶叶技术、品种等进行研究。

而在嘉乐镇人民村,对返乡人才的引进已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嘉乐镇党委书记杨刘情介绍,当地根据建设需要,集聚了“专家咨询队伍”、“党员带头人队伍”、“返乡农民工队伍”、“服务治理队伍”四支队伍,共吸引返乡人员110人,培养致富带头人或社会治理服务者30余人,建立专家工作室,主动向四川省蚕研所等科研院所借智借力,聘任专兼职专家20多人等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据统计,目前,仅在茶叶、蚕桑领域,高县已建立了9个茶叶科技示范点和7个蚕桑科技示范点,并通过农民夜校、个性辅导、外出参观等方式全员培训,培育示范户,提高种养技术。其中,培育372户贫困户为茶、桑科技示范户,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1326户。

强化产业带动

推进文旅融合

QQ截图20210414153830.jpg

清明时节,走进落润镇蜀山茶海景区,漫山遍野的茶树抽芽吐绿,绿荫掩映下的民宿错落有致,曾经偏远的旧村落,如今迎来美丽的转身,乡村旅游搞得风生水起。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近年来,按照“农业+旅游(休闲、养生)+文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五尺道文化、丝路文化,高县先后建设落润镇“蜀南桑海”“蜀山茶海”、嘉乐镇“花海桑田”、来复镇“茶香花海”等6个大型融合发展区等,形成一批4A、3A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一些贫困户相继开起了农家乐、茶香乐、渔家乐,建起了休养山庄、采摘基地、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在嘉乐镇人民村,依托天蚕湖水域生态优势,引进一成都企业建设天蚕湖蚕桑主题民宿酒店,打造南丝路风情文化街,建设蚕桑博物馆,开设蚕桑技术培训学校、专家工作站、蚕桑文化创意工作室,发展特色农家乐10个,民宿20家,打造天蚕湖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来复镇大雁岭景区,依托茶叶优势和赏花基地优势,当地打造出了文化院坝、亭台楼阁、游步小道等,让乡村的每个角落自成一景,春天赏花摘茶、夏摘桑葚、秋有丰收体验、冬有“土火锅”宴席,一年到头没有淡季。

在庆岭镇,当地打造出川南春酒文化一条街、春酒文化广场,规范农家院坝和笆篱,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这里的原汁原味,呈现“一户一景”,不少游客被浓浓的川南春酒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所感染。靠着“春酒文化”,三元号和刘家大院两个农家乐在当地名气大振,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2020年,高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64.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22.68亿元。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高县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下一步,高县将加强乡村旅游和文化、休闲、体育、养老等系列融合,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的主通道来加快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有更多获得感。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