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一波三折让村民喂起了蚕宝宝——珙县王家镇团聚村发展蚕桑产业纪实
 

一波三折让村民喂起了蚕宝宝——珙县王家镇团聚村发展蚕桑产业纪实

来源:珙县新闻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2-25   |  阅读次数:303次

       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团聚村是省级贫困村,有332户1503人,其中贫困户56户249人,全村地形是两山夹一沟,山地多,平地少,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红苕栽种为主,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产业作为村上的扶贫主导产业呢?这个事情让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很是付出了一番心血。

        一、艰难的选择

        2017年6月,珙县县委宣传部职工邓贵友被派到王家镇团聚村担任第一书记,邓贵友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与村干部一起征求村民意见,要在团聚村搞出个主导产业。当时说什么的都有,养猪、养牛、养鱼、种中药材、种水果、开酒厂、搞乡村旅游、栽桑养蚕等等,议论纷纷,一时没有定论。邓贵友和村干部通过详细的论证,决定发展蚕桑产业。为更加稳妥起见,邓贵友通过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邀请了宜宾市农科院、智溢茧丝绸公司、县农业局的专家和县政府蚕桑办领导,到王家镇团聚村实地调研论证,根据本村气候、土壤、劳动力等情况和蚕茧市场前景,一致认为团聚村发展蚕桑产业是正确的选择。

        邓贵友和村干部一起召集贫困户和部分农户开会,宣传发展蚕桑产业,动员大家参与。没有想到的是大家对发展这个产业反应冷淡,还提出了资金欠缺、劳动力不足、土地少、没技术、没设施等等一大堆问题。在详细询问后,邓贵友了解到,王家镇在八十年代进行过栽桑养蚕,养蚕技术跟不上,死蚕较多,且收购蚕茧市场混乱,有好的茧子没有卖到好的价钱,所以群众把桑树也给砍了。如今说起当年的栽桑养蚕,有些村民还心有余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邓贵友反复给群众讲,现在珙县的养蚕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智溢公司还要派出技术人员做指导,蚕茧有保底价收购,养蚕收益是种包谷的四倍以上,但谁都不想去当第一个冒险者。怎么办?

        邓贵友和村两委干部决定组织村组干部、部分党员和部分群众作为骨干,到蚕桑示范村去参观学习。2017年9月组织30多人到曹营镇海棠村参观学习,10月初在县委宣传部支持下到底洞镇楠桥村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又有30多人去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到蚕桑产业是一条多数人可以参与的致富门路。大家基本上转变了对栽桑养蚕的认识。

        但是大家又提出王家镇团聚村比海棠村和楠桥村海拔高气候冷不适合养蚕等问题。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2017年10月底,邓贵友邀请宜宾市农科院蚕桑专家到村上召开栽桑养蚕专题培训会。专家给村民们明确指出:团聚村确属高寒山区,桑树长势会比较慢,早春和晚秋两季桑叶产量较少,还会比县内低海拔地区少养一至两批蚕。但正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桑叶品质更好,蚕茧质量也更好,单产和单价自然会更高,总体来说经济效益不会比其他乡镇差,完全可以放心搞起来。

        身边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恰在这时,比团聚村海拔高度还要高一些的王家镇和平村传来消息,和平村四组组长游修才在两年前种了两亩桑树,今年全面投产,而且蚕茧评上优质茧,卖出了好价钱,亩产收入是其他农作物的四倍以上。这个消息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纷纷表示要发展这个产业。

        二、共同帮扶

        思想通了,决心下了,但购桑苗、买肥料、修蚕棚、置办蚕具等等投入都需要花钱,村民们一下子又拿不出这么多钱。如果投入蚕桑产业发展的资金不到位,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会付之东流。

        邓贵友和村两委干部立即召集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决定,同意从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发展蚕桑产业,借钱给贫困户不收利息,对非贫困户采取投资分红的方式,最终,有23户村民共得蚕桑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王家镇政府也表示大力支持,给农户栽桑每亩补助50元,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也表示给农户栽桑补助每亩50元。帮扶责任人在入户走访中,也大力宣传动员贫困户栽桑养蚕。

        通过入户走访反复动员,村社干部和党员带头,2017年11月58户村民交付了桑苗订购款,共订购321亩桑苗。第一批订购桑苗的户数虽然只占全村总户数的六分之一,但邓贵友和村干部们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三、  一波三折

        常言道好事多磨,正在大家信心满满时,2017年12月从县蚕桑办传来消息,今年全国各地桑苗订购数量大量超出往年,桑苗供货商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如是必需,每株桑苗价格要上涨至一元六角,即使出高价也不一定能买到桑苗。买不到桑苗,大家纷纷表示退钱不干了。

        邓贵友立即与智溢公司联系,共商解决办法:一是不退钱,智溢公司现在就去订购明年的期货,也不涨价,保证明年能按时供货。二是动员大家今年栽种实生苗,明年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指导嫁接。

        随即通知58户已经订购桑苗的农户到村办公室开会,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邓贵友先将智溢公司的解决办法向大家详细地讲解一番,然后让群众商讨。大家认为栽实生苗的方法不可行。栽实生苗要第二年嫁接,在桑树成长的时间上与第二年栽嫁接苗差不多,且还要多费劳动力,成活率也只在80%左右。涨价订购这个办法,更不可取,因为大家都缺钱。退钱的办法也不好,选择了符合本地实际和市场前景好的蚕桑产业,如果因为要推迟一年实施就轻言放弃,也太草率了。最后群众一致决定,不退钱,相信智溢公司能够订购明年的期货。

        2018年12月,智溢公司终于把团聚村农户所订购的桑树嫁接苗如期送到了团聚村。看到村民们分发桑苗忙碌的身影,邓贵友和村干部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四、初见成效

        2018年5月,组织上又派出时任珙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赵永强同志到团聚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珙县食药监局上罗监管所所长杨安云同志到团聚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团聚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如火如荼的决胜阶段。2018年12月桑苗刚运到团聚村,智溢公司就派出技术人员余孝春到村上召开栽桑培训会,驻村工作队三人分别入户到地头指导栽桑,严格按照栽桑技术规范操作。在每个月的农民夜校培训中,栽桑养蚕成了必修课。

        桑苗栽好后,帮扶单位宜宾农科院雪中送炭,表示给农户在购桑苗、建蚕棚、修建小蚕共育室、置办蚕具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还派出在王家镇四合村任第一书记的农科院专家王一同志到团聚村作蚕桑技术指导,大力支持发展蚕桑产业。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宜宾市农科院在团聚村兑现各种扶贫补助资金共计25万元,帮助修建标准化蚕棚12个。

        通过三年来的持续努力,目前团聚村共有近80户人栽桑,总面积约450亩。2019年秋蚕开始试养,蚕茧销售价达到每公斤50元以上。2020年蚕茧价格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团聚村仍有近41户开始养蚕,到秋蚕结束,共发蚕种120盒,每盒蚕种单产达到了48公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产值达到18万余元。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蚕茧单价虽然有所下滑,但养蚕的亩产收入依然是种玉米的3倍以上,蚕农们很有信心,表示在今年底要继续扩大栽桑面积,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

        团聚村两委也表示,将接过驻村工作队的接力棒,争取再过3年,全村达到200户栽桑户,桑园面积达到1000亩,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养蚕单项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让蚕桑产业真正成为扶贫支柱产业。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