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珙县底洞镇锦绣村:三十载苦心耕耘 石漠荒山种出“银元宝”
 

珙县底洞镇锦绣村:三十载苦心耕耘 石漠荒山种出“银元宝”

来源:四川民生报道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2-07   |  阅读次数:319次

近年来,珙县底洞镇锦绣村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特色化"的总体思路,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联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集中连片建设现代农业桑园8000亩,2019年,全村养蚕量达4000张,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6000万元,蚕农收入达700万元。

"那会儿这些地还是石漠化的荒地,30年来我们一直在栽桑养蚕,现在成了规模,家家户户都有了蚕棚。"珙县底洞镇锦绣村党总支书记李跃康介绍说。

这里没有工业矿藏,只有山地,并且大部分都是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又被称为"土地癌症",无法种植经济作物。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党支部就带领群众们谋划一条出路——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蚕桑,历经桑叶少、蚕种差、产量低等不利局面,通过30年坚持和不断改善,成功带领群众致富。锦绣村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持续不改初心、迎难直上,持续发动群众、勤劳致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QQ截图20210207153618.jpg

图为:珙县底洞镇锦绣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20年)

穷则思变,艰难创业

珙县底洞镇一直以来是煤矿重镇,煤产量丰富,上世纪90年代很多村民都到煤矿上班挣钱。那时候的锦绣村没有煤矿资源,年轻人到煤矿上班或外出创业,当时要发展,面临无人才、无产业、无资金的"三无"局面,石漠化土地多,粮食收成不好,更别提种植经济作物。村党支部另辟蹊径,开始种植蚕桑。刚开始很多村民不愿意,认为一年下来很累,也挣不了几个钱,村支部的一些党员就带头开始种植蚕桑,通过几年努力每年收入不菲,村民见状就纷纷开始跟着种蚕桑。

随着村民种植面积多,规模也逐渐变大,但蚕桑的产量始终提不上去,村党支部不甘心,果断外出考察学习,摸索出"一步成园"集约化桑树种植模式,先后引进农桑14、粤711桑树品种和"川山·蜀水""芳秀·白春"养蚕品种,全面提高了蚕桑质量、蚕茧质量,同时还探索了小蚕共育化、上簇自动化的科学养蚕方式。

村党支部还积极引导村内的富民专业合作社与智溢公司合作,在技术指导、产业规划、产品销售等方面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形态,桑农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同时,依靠省级龙头企业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寻找市场,抗御市场风险,深化蚕业科技,发展"三高蚕业",强化利益联结,大力推行桑园"反租倒包"模式,签订"反租倒包"协议285个,签订率达100%,蚕农、协会和公司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发种3790盒、产茧3210.5担、单产42.5公斤、蚕茧收入700万元。

 

QQ截图20210207153618.jpg

图为:珙县底洞镇锦绣村高标准农田栽桑(2020年6月)

特色培育,农旅融合

2019年,珙县底洞镇锦绣村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蚕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为重点,投资5000万元强力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循环蚕桑产业建设,科学布局、逐步完善蚕桑文化广场及展厅、果桑园艺中心、桑农生活趣味体验等文旅功能,加快建设集优质蚕茧示范、青少年农事教育、乡村体验农业、康养旅游、休闲观光农业、趣味体验为主的蚕桑文旅融合示范村。目前,已完成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大门、观景台、蚕桑文化广场建设、园区道路黑化、工厂化大蚕棚等项目建设,蚕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家培训中心、桑枝菌业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正在实施农房及环境风貌整治、水肥一体化、桑枝食用菌园、大蚕棚改造等项目建设。

珙县底洞镇锦绣村积极探索与智溢茧丝绸公司、温氏集团、成都鲜菌源等企业合作,实行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推行"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反租倒包""委托代养""蚕养殖保险"等利益联结机制。整合现有农业农村、水利、畜牧、农业综合开发、环保、农机、水保、耕地保护、旅游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针对产业发展需扶持环节制定相应补助政策,充分调动企业、业主、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蚕桑文化旅游、蚕桑科普教育、桑海康养、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创建等,全力将锦绣村整体打造为以蚕旅互动和蚕文化科普教育的蚕桑文化旅游景区。

 

QQ截图20210207153631.jpg

图为:珙县底洞镇锦绣村蚕桑文化展览馆(2020年11月)

党建引领,基层善治

珙县底洞镇锦绣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乡贤热心、妇女真心、少年初心,"组建"新乡贤服务队、巾帼互助队、文明先锋队"三支队伍,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文明新风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全面加强村级治理成效。

珙县底洞镇锦绣村以前是先进村、示范村、明星村,随着干部年龄老化,村级治理"开倒车",农村"五乱"现象突出,3个村合并后,为迅速有效扭转局面,"三支队伍"成员,将村规民约从"千字文"变为"顺口溜",广泛召开村社干部会、党员座谈会、群众院坝会等十余次,开展"最美庭院""卫生示范户"创建,定期挨家挨户开展卫生评比打分,引导群众思想上从"要我爱护环境"变为"我要爱护环境"转变,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三支队伍"协助村党支部化解矛盾纠纷6起,开展文明新风宣传8次。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