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象州县农业局派出多名桑蚕技术骨干与乡镇农技人员一起深入680多个桑蚕专业村宣传培训,组织村民讨论、签定“村规民约”,并互相监督执行,使治理村场、净化养蚕环境等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了蚕病综合防治水平。
如今,在中平、寺村、罗秀等桑蚕生产大镇,大部分村庄都没有以往随意堆放的蚕粪,而是集中存放在离村较远的空地或田边的简易厂棚里,许多蚕农还主动盖上薄膜,加速蚕粪发酵、杀灭病毒。罗秀镇浪村的韦文彬高兴地说,实行蚕病综合防理后,村场内还实行统一消毒,基本上杜绝蚕病交叉感染,每张蚕多产9斤茧,增产12%左右,增加收入70多元。
在此次养蚕环境治理过程中,象州县农业局首先抓好宣传工作,共在城乡11个集市拉出横幅18条,在桑蚕专业村屯张贴标语1100多条、发放相关资料1万多份,使广大蚕农认识到改造养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改善养蚕大环境的舆论氛围。其次是加大培训力度,从县、乡农技推广站中抽调30多名技术人员,配合县蚕业站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并配备3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培训质量。
三是充分发挥蚕病综合防治示范村――中平镇中华村、寺村镇木叶村的作用,共组织40多批2900多名外地蚕农实地参观,相互交流经验,使广大蚕农逐步认识到村外统一堆放蚕粪、村场内统一消毒措施的重要性,因此调动了蚕农们改善养蚕大环境的积极性。四是通过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使养蚕环境治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农业局技术人员利用晚上进村,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适合各村的村规民约,各户户主自愿签字认可,并互相监督、指正,同时选举本村的监督执行人。
通过半年多的群防群治,象州县蚕区的面貌大为改善,蚕病减少促进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使种桑养蚕效益明显增加,增强了蚕农的信心和生产积极性。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