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苏北农村毁桑现象日益严重亟待引起重视
 

苏北农村毁桑现象日益严重亟待引起重视

来源:九都传媒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9-24   |  阅读次数:839次

从2007年下半年起,民盟江苏省淮安市委员会连续对江苏省淮安市4个县的桑园种植面积作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2007年以来,苏北蚕茧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农村毁桑现象日益严重,以淮安市洪泽县为例,2008年该县春茧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696.50元,比2007年春茧出售价格806.11元下降13.6%,比国家收购指导价980元(标准品)低28.93%。由于蚕茧价格下跌,降低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08年该县桑园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1万亩下降到5000亩,同比减少了50%,与2006年的1.5万亩减少了2/3。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充分认识种桑养蚕的重要性,桑园种植资源,破坏容易,建设难,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农村桑园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并明确牵头部门,把桑园建设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及时处理和协调相关矛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应按各自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配合,将种桑养蚕工作列入各地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用3至5年时间,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实施该项工作,以彻底改变农村毁桑现象日益严重现状。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区、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对种桑养蚕的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种桑养蚕可以有效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认识。要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种桑养蚕的重要性进行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积极筹措农村桑园建设专项资金。各级政府领导要督促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不断加大对农村桑园建设的扶持力度。据了解,省、市两级政府也对农村毁桑现象日益严重问题十分关注,一定要抓住机遇,向上多争取政策性资金。四、对蚕茧收购价格的制定,也应根据其实际成本,在适当的利润基础上,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确定其合理价格,严格控制蚕茧收购的市场定价。确保农民种桑养蚕真正得到实惠。根据我们对本地市场的了解,2007年以来,苏北蚕茧收购价格持续下跌以后,一些蚕茧经营单位,利用其取得的市场独占地位,采取低价位封闭运作的方式,降低蚕茧收购价格,加重了农民负担。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止过低的蚕茧收购价格,挫伤了农民对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四、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基层养蚕技术队伍建设,配足技术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要落实好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防止技术人员流失。要教育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相关背景
  又有蚕农在“毁桑改田”
  去年年底,对于蚕农而言,本该是封闭桑园、休养生息的时间,然而在江苏省的江都、高邮、邗江等养蚕的传统地区,一部分蚕农却开始毁坏桑田,准备来年耕作种粮种菜。今年,这种毁桑现象依然严重。蚕农们反映:他们毁桑种菜的原因是2008年蚕茧价格依然走低,2008年最高价只为每斤14元多点,更多的是维持在现在的每斤7元多,也就是一斤蚕茧买不到一斤猪肉(保本甚至亏本状态)。一般情况下,一斤蚕茧买到一斤猪肉农民才会养蚕。蚕农们无奈地说:“今年茧的价格比去年低太多,其他东西都在涨,蚕茧却在跌,心里没底,所以种桑树也提不起劲来。”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