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怎样防治家蚕微粒子病?
 

怎样防治家蚕微粒子病?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7-11-27   |  阅读次数:1535次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于家蚕微粒子原虫孢子侵染蚕体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传达室染途径有胚种传达室染和食下传染两种。在实际生产中,蚕种带毒并在蚕座内交叉感染是造成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如果蚕种无毒,由于环境中微孢子病原的数量较少,且发病的潜伏期长,大多数蚕仍都能上蔟结茧。因此,生产无毒蚕种是控制此病的关键。

(1)发生特点:各季蚕都可能发生,是当前对蚕桑生产危害最严重的蚕病。

(2)主要症状:

①群体大小极不齐一,体形细小,体色污暗,不活泼,多出现半脱皮或不蜕皮蚕而死于眠中,粪粒形状不正。

②收蚁后数天不疏毛,蚁蚕体色污暗,发育迟缓,形成细小蚕。

③蚕腹面两侧或尾角顶端出现许多浓淡不一的黑褐色斑点,象撒了胡椒面一样。

④四眠起来后易出现大批死亡。尸体干瘪不易腐烂。

⑤簇中不结茧蚕多,撕开蚕体壁,丝腺上有乳白色脓疱状病斑。

(3)防治技术要点:

①饲养无毒优质蚕种:加强蚕种生产与经营的管理,杜绝有毒蚕种流入生产。

②严格消毒:蚕室蚕具消毒最好选用漂白粉、强氯安、消特灵或甲醛等药剂,不用对该病无效的表面活性剂,并要多次消毒。

③防止桑叶污染:一是做好桑园治虫;二是桑筐、贮桑场地坚持经常用消特灵、漂白粉等消毒;三是病蚕集中烧毁,蚕沙集中堆沤。

④减轻蚕座混育感染:严格淘汰弱小蚕,及时分批提青,蚕座多撒焦糠等减少桑叶与蚕沙的接触。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