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积极性严重受挫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海宁市海洲街道张店村蚕农严秋英家,63岁的严大妈一边为白花花的蚕喂桑叶,一边叹息:“本来我还是想多养一些的,但蚕茧价格越来越低,所以今年又少了半张种!”
“以前化肥便宜,好的时候蚕茧能卖到1400多元/50公斤,现在化肥这么贵,蚕茧只卖到500多元/50公斤,所以不敢多养了,自己也能腾出时间做保洁!”在斜桥镇镇郊村,61岁的蚕农杜月仙同样无奈。
而在海宁东片的袁花镇双丰村,养蚕大户查培祥夫妇也把去年同期的20张蚕种缩减为今年的6张,“现在茧子价格太低了,不敢多养,怕蚀本!”据了解,今年大户蚕农养蚕积极性严重受挫,散户同样受挫,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砍桑现象。
发种量滑向历史低谷
“我们海宁去年的中秋蚕发种量是87300张,今年只有52600张,这已接近1966年的量,连1992年193500张的1/3也不及啊!”昨天,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站长董瑞华翻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今年海宁中秋蚕发种量年际间减幅已为历史同期最高。
据记者了解,今年海宁面临的这一情况,在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比如,在桐乡,今年比去年减少了1/3;在湖州,今年比去年减少了30%以上……可以说,今年中秋蚕的减少现象涉及整个杭嘉湖平原乃至全省!”董瑞华说。
种桑养蚕要退出舞台了?
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为啥受挫?蚕桑部门分析认为,农资、化肥涨价,劳力成本增加后,蚕茧的价格却暴跌,致使蚕农无利可图,是蚕农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
今年,海宁春茧的统一收购价为957元/50公斤,夏茧只有519元/50公斤,这两个数字都比去年有所下降,所以使部分蚕农想到了以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又是什么导致了蚕茧价格的低迷呢?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75%以上的茧丝绸产品靠外销,受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茧丝绸产品出口量没有增加,又因为“东桑西移”,全国茧产量大大增多。“供过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同时,蚕茧价格也和质量密切相关,而蚕茧质量既和饲养相关,也和气候相关。
蚕桑人员表示,虽然近两年的蚕茧价格比较低迷,但这并不预示着种桑养蚕的传统产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有起伏,这是正常现象,有了近两年的价格低迷,蚕茧变少,价格就应该再起伏,所以热衷养蚕的人,只要精心饲养,确保质量,就还能迎来好价钱!”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