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宁南以“桑”为媒 聚力乡村振兴
 

宁南以“桑”为媒 聚力乡村振兴

来源:凉山日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9-11-12   |  阅读次数:463次

    10月21日,有着宁南“蚕桑第一村”的新村乡碧窝村一派繁忙景象,各种建筑车辆轰鸣不断,原本杂乱的河滩已经筑起了堡坎,拟规划建设施工的区域已经全部破土动工……宁南县碧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产业基础夯实 生产模式升级换代成必然

 宁南蚕桑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年来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宁南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蚕桑之乡”的盛名显出了蚕桑业在宁南的兴盛。

 至2018年底,宁南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全县拥有桑园23万亩,年养蚕29.8万张,产茧27.5万担,农户养蚕收入7.2亿元,养蚕农户户均养蚕收入2.8万元,农户年养蚕收入最高的达到58万余元。县内已形成了以蚕茧、缫丝、蚕需物资生产、蚕业资源综合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结构布局。生产的“南丝路”牌茧丝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等10多项荣誉,全县茧丝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28亿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8年稳居全省第一,宁南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优质茧丝基地之一。

 宁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在宁南,蚕业家庭农场已经发展至近一千户,产业化、规模化的工厂式生产已经成了蚕桑产业的主要生产模式,虽然宁南蚕桑产业基础在不断夯实,但是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原有的劳作方式已经显然有些滞后。

 而作为“川蚕丝”的代表,宁南的蚕桑生产模式升级换代已成为必然。面对新形势,宁南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我省打造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号召,培育“川蚕丝”特色产业,拟定了“一轴一核四基地”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创建方案,准备在碧窝村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在2020年继续打造黑水河轴线、梓油核心区和其余三个基地,争取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远景规划成型 乡村振兴助力“致富梦”

 “进行工厂式标准化生产后,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今年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宁南县新村乡碧窝村养蚕大户王作海说道。

 王作海家原有的蚕房正处于园区的核心区域,因建设需要,他家的蚕房拆除后,园区为王作海提供了2间全新的大蚕房、1间小蚕共育室以及养蚕设备,租金2万元/年。凭借新型设备,王作海今年已经实现养蚕150张,全年收入近40万元。

 “2020年实现全年养蚕220张不成问题!”王作海表示。

 随着园区的建设,蚕桑生产条件也随之改善,依托优厚的条件,碧窝村的蚕农们尝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甜头。

 “碧窝村在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后,将申报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后续将以园区为基础,继续完成后续景观及现代农业旅游景点打造,对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宁南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据介绍,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围为新村乡碧窝村,面积为667公顷(10005亩),建成后将辐射区域涵盖“两镇两乡”(松新镇、六铁镇、新村乡、海子乡)的连片桑园5.8万亩。园区按照“重抓关键、发挥优势、强补短板”的原则,对基地建设、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品牌培育、科技支撑、主体培育等七个方面进行补短提升,形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融合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引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样板和经验借鉴。园区建设将围绕门户区、蚕桑文化主题公园区、蚕桑科技园、高标准桑园、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和桑城民居风貌打造六大版块展开,园区内所有项目拟于2020年4月全部竣工。

 宁南县将“以碧窝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典范,推动宁南全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