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金寨县县域经济的传统和主导产业,是该县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今年以来,金寨县抓住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的契机,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大了蚕桑产业在该县强劲发展的态势。这篇文章来源于纺织资源,请各位网友直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纺织资源查看。
金寨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业文化底蕴深厚。截至2006年底,该县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农民的蚕茧收入、产业规模、产业产值连续34年居全省县级之首,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位次一柱擎天。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市场的滑坡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该县蚕桑生产各项指标大幅下跌,全省第一的位置受到严重的挑战。目前,国家对茧丝行业宏观调控效果明显,农业部和商务部均加大了对蚕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省也将蚕桑产业列入全省十大农业产业化支持项目,为了重振蚕桑产业,确保全省第一,今年以来,金寨县把蚕桑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施步伐,首先是大力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全面提高蚕桑产业的产品质量档次,切实加强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加速低产低效桑园、老桑园的更新改造步伐,以新品种育71—1、农桑14号为重点,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新桑园。在新桑园建设中,坚持合理布局,引导蚕桑生产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培育了一批示范点和样板户。与此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加速桑、蚕品种改良,加快了方格蔟、小蚕共唷、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蚕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易学技术的推广。
其次,积极发展“订单蚕业”,引导农户,规模经营,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问题,健全了利益分配机制,使蚕农、蚕茧收烘企业、丝厂三者利益均衡,各得其所。进一步规范了蚕种购销市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蚕种行为;清理整顿蚕药市场,严防假冒伪劣蚕药坑害蚕农;规范鲜茧收烘市场,确保蚕茧市场健康有序。同时,积极发展蚕业合作社,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增强蚕农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蚕农在蚕茧交易中的谈判地位。继续深化桑茧丝绸区域一体化经营改革,将现有8个经营主体企业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引导企业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真正打造出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实力强的桑茧丝绸企业“航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